LOOL成語網提供成語解釋、出処、成語謎語、成語故事大全、成語接龍、近義詞、反義詞等查詢

节气网

秋分时节习俗

  至于24风,每个风都有自己的历史和习惯,秋千也不例外,你知道秋千分离的做法是什么吗?你知道秋千里吃什么吗?现在,让我们来教你们如何分离秋千。

  关于荡秋千的做法,我相信,我们对这一切了解不多,因此,我们将在下面回顾六种传统习俗。

  秋节

  荡秋千的月亮习俗

  秋天是传统的“祭祀月节”,这是古代的春日,即秋天的祭祀月所说的,现在的中秋节来自传统的祭祀月节,事实证明,“祭祀月节”是固定的。从“秋天”日算起,虽然并不总是满月,因为农业日历上的8月日每年都会有变化,月亮和月亮的牺牲是毁灭性的,因此,月亮祭祀节从一个“秋天点”改为半个秋天。

  根据历史书,早在周王朝,古代君王就举行了春节、夏夏节、秋月节、月月节、日夜节等仪式。他们的礼拜场所是祭坛、祭坛、祭坛、月坛和祭坛,分为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是明朝天皇献祭月亮的地方,仪式上说:“春日,秋月,向太阳,月亮的前一天。”月亮的前一天是月亮祭祀之夜,这不仅是宫廷的习俗。它也随着民间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受到影响。

  垂直蛋

  每年秋天,全世界数以千万计的人都要接受垂直鸡蛋测试,这个被称为“中国习俗”的游戏怎么会变成一个“世界性游戏”,这是一个简单而有趣的游戏:选择一个鸡蛋。我刚出生四到五天,就很平滑,对称,用轻盈的脚把它放在桌上,虽然有很多输家,但也有很多赢家,秋千成为鸡蛋游戏的最佳时机,因此人们说“到秋天为止”。对抗是不好的。

  请给我床垫

  在林南区,四个老城区(现在是五个鹤镇)的平坦城市,姓Chea,是一种称为“秋菜”的有争议的习俗,是一种罂粟,在农村地区称为“秋青蒿素”。当我们在田野里找东西时,我们看到许多绿色的东西和精致的树木,如棕榈树,收集到的秋菜通常都带着一片鱼回家,称为“秋汤”、“秋汤,以弄脏和洗肝脏,关上门,J.。“自从秋天以来,人们一直要求家里的和平和良好的健康。

  四个

  在秋天前后的民俗日,张州王(又称“陈王”)于2月15日诞生,陈王是唐大武王朝的象征,他为张州服务,并在死后成为了张州的守护者。2月,佛陀诞生日,信徒达茹苏西前往观察家的寺院。2月25日,三山之王:三山之王是莫山、明山和春阳县三山之神。广东中央情报局

  秋季牲口交货

  然后秋天就到了,每所房子的图画就出现了,地图上有两张红色或黄色的叶子,一张一年的农历,一张农民农田地图,称为“秋牛地图”,艺术家是民间歌唱家。他们主要谈论秋收和丰收,每一个家庭都更即兴即兴即兴即兴即兴即兴,这是主人说的话,是付钱的话。

  海鸥嘴

  在秋天的收获日,农场主们通常休假,每个家庭都吃汤,煮了超过10.20人的无包装汤,并把它放在外面的田里,放在竹子上,称为雀鹰嘴,这样它们就不会被摧毁。现在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机,尤其是秋天的时候,即使成年人也参与其中,彗星的类型是王彗星、鱼风筝、蝴蝶风筝、雷鬼风筝、月球儿童风筝、太阳彗星和太阳彗星。曲目与彗星

  秋分

  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时,进入“秋分”节气。“分”即为“半”之意,秋分日居于秋季九十天之中,平分了秋季。秋分后,昼夜时间等长,并由日长夜短逐渐变成日短夜长,气候由热转凉。

  什么是秋分?

  秋分(Autumnal equinox),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日,23日或24日。此时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地球绝大部分地区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在北极点(北纬90°)与南极点(南纬90°)附近,这一天可以观测到“太阳整日在地平线上转圈”的特殊现象。

  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开始昼短夜长,即一天之内白昼开始短于黑夜;南半球相反。故秋分也称降分。

  而在南北两极,秋分这一天,太阳整日都在地平线上。此后,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继续南移,北极附近开始为期6个月的极夜,范围逐渐扩大再缩小;南极附近开始为期6个月的极昼,范围逐渐扩大再缩小。

  2018年6月21日,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批复发布,同意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秋分之后,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一日中白昼短于黑夜),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一日中白昼长于黑夜)。

  从地理角度可以这么理解,秋分就是太阳来到了赤道,以后北半球越来越冷。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3月21日左右到赤道——春分,6月22日左右到北回归线——夏至,9月23日左右回到赤道——秋分, 12月22日左右到南回归线——冬至。

  中国古籍《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之“分”为“半”之意。“秋分”的意思有二:

  一是,日夜时间均等,并由日长夜短逐步日短夜长。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全球大部分地区这一天的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在北极点与南极点附近,这一天可以观测到“太阳整日在地平线上转圈”的特殊现象。

  二是,气候由热转凉。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秋分的含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见春分”。“分”示昼夜平分之意,同春分一样,此日阳光直射地球赤道,昼夜相等。此后,阳光直射位置开始进入南半球,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气温降低,在全国具有普遍意义。秋分,“分”即为“半”。秋分时,地球绝大部分地区这一天昼夜均分,各12小时,在北极点(北纬90°)与南极点(南纬90°)附近,这一天可以观测到“太阳整日在地平线上转圈”的特殊现象。秋分之后,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秋分的特点秋分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比较特殊的。秋分的气候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们常所说的那样,已经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此时,南、北方的田间耕作各有不同。在我国的华北地区有农谚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谚语中明确规定了该地区播种冬小麦的时间;而“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则反映出江南地区播种水稻的时间。此外,劳动人民对秋分节气的禁忌也总结成谚语,如“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

  秋分的气候

  中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按农历来讲,“立秋”是秋季的开始,到“霜降”为秋季终止,而“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秋分时节,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先后进入了秋季,日平均气温都降到了22℃以下。北方冷气团开始具有一定的势力,大部分地区雨季刚刚结束,凉风习习,碧空万里,风和日丽,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秋分是美好宜人的时节。也是农业生产上重要的节气,秋分后太阳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热量却较多,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农谚说:“一场秋雨一场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东北地区降温早的年分,秋分见霜已不足为奇。秋分这天,太阳位于黄经180度,阳光几乎直射赤道,全球绝大部分地区昼夜几乎等长。这时,南方地区候温普遍降至22℃以下,进入了凉爽的秋季。“一场秋雨一场寒”。一股股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降雨,气温也一次次下降。在西北高原北部,日最低气温降到0℃以下,已经可见到漫天絮飞舞、大地素裹银装的壮丽雪景。南方地区和凉山州秋多绵雨,湿害严重,对秋收、秋耕和秋种影响颇大。要抢晴收晒,理墒防渍,抓好"三秋"生产的质量和进度。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秋季阴雨寡照、土壤墒情较好的气象条件,不失时机地大搞植树造林,努力提高树苗成活率。

  从秋分这一天起,气候主要呈现三大特点:

  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一天中白昼短于黑夜,昼短夜长的现象将越来越明显(直至冬至日达到黑夜最长,白天最短);

  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幅度将高于10℃以上;

  气温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逐渐步入深秋季节。南半球的情况则正好相反。

  秋分的习俗

  1、秋祭月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此时暖湿空气消退,天空明净,星朗月明,确实是赏月的最佳时期。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先民认为,日属阳之精,月属阴之精,“天地至尊,故用其始而祭以二至。日月次天地,春分阳气方永,秋分阴气向长,故祭以二分,为得阴阳之义。”郑玄也说,“君子履端于始,举正于中,故本二分也。”因此,春分和秋分就分别成了祭祀太阳和月亮的日子。

  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民间的祭月习俗因地区不同仪式各异。

  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1531年秋分,晚9点至11点,月明风清,祭祀香烟点燃,明嘉靖皇帝亲自在月坛举行祭祀礼,沿袭两千多年的秋分夕月仪式有了专门的场所。《北京岁华记》记载北京祭月的习俗说:“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兔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兔;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北京祭月还有一个特别的风俗,就是“惟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此即民谚所说“男不拜月”。

  2、吃秋菜

  在岭南地区,昔日四邑(现在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野苋菜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提高人体抗癌作用。炒野苋菜具有情热解毒、利尿、止痛、明目的功效,食之可增强抗病、防病能力,健康少病,润肤美容。适用于痢疾、目赤、雀盲、乳痈、痔疮等病症。

  实际上,岭南习俗所谓的“秋汤”也是和现在中医学提倡的秋天滋补是一致的,只不过岭南习俗更加典型,有点土生土长的味道,没有上升到中医学理论的高度罢了。

  3、送秋牛

  秋分随之即到,其时便出现挨家送秋牛图的。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秋牛图”。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

  4、粘雀子嘴

  秋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希望用汤圆将麻雀的嘴粘住当然只是农民朋友的美好想象和愿望,不过这其中也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汤圆的黏性比较大,不易消化,不宜多食。汤圆多以糯米为主原料和其他一些配料制成,糯米性温,味甘,所加配料亦往往是高糖分、高热量之物,在春寒季节少量食用有助于补充身体热能,补虚调血、升阳健脾。但糯米黏滞、难消化,多食容易导致食滞。搭配葱、蒜等辛味食物,可以平衡汤圆的滞缓效果。

  5、放风筝

  秋分期间还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秋分当天。甚至大人们也参与。风筝类别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月儿光风筝,其大者有两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市场上有卖风筝的,多比较小,适宜于小孩子们玩耍,而大多数还是自己糊的,较大,放时还要相互竞争看哪个的放得高。

  6、做面雀,吃面雀

  秋分“面雀”点心是旧时农人用来粘雀嘴防止破坏即将成熟的庄稼,如今这种糯米点心的含义和做法已基本失传。

  “面雀”是将糯米粉揉成面团,然后用模具刻制而成的一种糯米点心。在古时候,秋分时节的到来,意味着稻谷快要成熟,马上就要到秋季大丰收的时候了,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显得格外紧张。这个时候,会有许多小鸟去稻田里偷食稻谷,破坏庄稼。人们就用糯米粉做成团子,用竹签串成一串扔到田里去,小鸟吃了面雀嘴巴就会被黏住,这样就不能去祸害庄稼了。有些讲究的人家会用一些鸟类的模具做出不同形状的面雀来,只是现在这些模具都已经失传了,而秋分做面雀吃面雀这个民俗也渐渐地不为人知了。

  拿来小鸟的模具,准备将“面雀”做成小鸟的样子。将面团搓揉成合适的形状后放入小鸟模具中,按紧实后再用牙签慢慢挑出,雀鸟胖胖的身体就做好了。随后,用含有蓝色食用色素的面团做出了雀鸟的眼睛和翅膀,粘到雀鸟身体上,这样一只丰满的立体动态的面雀就做好了。以前的面雀是给小鸟吃的,现在这些面雀都成为餐桌上的点心了。这些面团都是用炒熟的糯米粉加入适量的糖、猪油和开水揉制而成的,非常软糯,可以直接食用。

  7、竖蛋

  在每年的秋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游戏,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J予L把它竖起来。秋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秋分到,蛋儿俏”的说法。竖立起来的蛋儿好不风光。

  秋分的养生

  秋分养生重在养与收

  秋分时节,补肺益气最重要,饮食上多吃滋阴润肺、养阴生津的食品、起居上早卧早起,顺应天时,健康养生,防患疾病。

  秋分养生小妙招1:饮食调养

  秋分要多喝水,吃清润、温润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梨等,以起到滋阴润肺、养阴生津的作用。

  此外,过冷、过烫、过硬、过辣、过黏的食物,最好不要吃,还应戒烟戒酒,忌暴饮暴食。

  秋分养生小妙招2:起居调养

  应“早卧、早起”。秋季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之太过。衣装也要做到酌情增减,适当的秋冻,但不可穿的太单薄才有助于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

  而到了深秋时节,风大转凉,就不要秋冻了,应及时增加衣服,尤其是体弱的老人和儿童更要注意保暖。此外,气候渐凉,患有慢性胃炎的人,胃病容易反复多发,应特别注意胃部保暖。

  秋分养生小妙招3:情志调养

  应放松心情扫除抑郁。秋季日照减少、气温渐降、花木凋零,一部分人容易产生忧郁伤感情绪,导致体内分泌紊乱,从而产生疾病。

  此时要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心情舒畅。秋高气爽是外出秋游、登高的好季节,可爬山登高疏解烦闷。

  秋分养生小妙招4:运动调养

  秋分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重在益肺润燥,如练吐纳功、叩齿咽津润燥功。

  秋季吐纳健身法,对延年益寿有一定好处。

  方法是每日清晨洗漱后,于室内闭目静坐,先叩齿36次,再用舌在口中搅动,待口里液满,漱炼几遍,分3次咽下,并意送至丹田。稍停片刻,缓缓做腹式深呼吸:舌舔上腭,用鼻吸气,用意将气送至丹田;随后将气慢慢从口呼出(呼气时要稍嘬口)。如此反复30次。秋季坚持练此功,有保肺强身之功效。

  秋分养生小妙招5:穴位调养,按摩太渊 调整肺气

  太渊是手太阴肺经的原穴,不但可以调整肺气的升降功能,还可疏畅三焦气机。按摩刺激太渊,可防治肺系统的众多病症,如咳嗽、胸闷逆气、呕吐、眼睛红肿、气喘、咯血多痰等。

  因此,无论是寒燥引起的咳嗽,还是温燥引起的咳嗽,都可按摩太渊穴治疗。太渊穴的保健方法是按摩和外贴穴位膏。

  也可用黄芪和人参打成细末,贴在穴位上,外用医用胶布和纱布固定,也有良效。

  秋分养生攻略

  1.在风多干燥的秋季,温度和湿度发生了较大变化,如果不注意养生,人体的抵抗力就会大大下降。秋分后辛辣食物不宜多吃,可适当多食辛味、酸味、甘润或具有降肺气功效的果蔬,如梨、萝卜、藕、荸荠、甘蔗、山楂、苹果、百合、银耳、柿子等。

  2.秋季早晚温差大,应根据天气变化和每个人的体质情况,及时增减衣物,预防风寒。但也不必过早“多穿衣”,应注意耐寒锻炼,也就是常说的“秋冻”。

  3. 秋天是锻炼的好季节,坚持适量的运动,可以调养肺气,还可提高肺脏器官的功能。运动宜选择轻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例如瑜伽;也可登高眺远,以开阔心胸,使内心豁达,从而安定神志。

  4.一般而言,秋季人的情绪不大稳定,易于烦躁或悲愁,尤其是草枯叶落,花木凋零,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萧条、凄凉之感,引起悲伤忧愁的心绪,而悲忧最易伤肺。因此秋季养生要保持乐观的情绪,享受累累硕果的喜悦。

  5. 秋分时节,是蟹肉最肥美、也最滋补的时候。螃蟹清热解毒,秋季多吃螃蟹,有助于体内运化,调节阴阳平衡;但是螃蟹性寒,虚寒者不宜多食,更不能与柿子、生梨等寒性水果同食,食用时需蘸取生姜、葱、醋等调味品,以祛寒杀菌。

  秋分的时间

  2018年秋分时间9月23日 09:54:012019年秋分时间9月23日 15:50:022020年秋分时间9月22日 21:30:32

  2021年秋分时间9月23日 03:20:552022年秋分时间9月23日 09:03:312023年秋分时间9月23日 14:49:46

  2024年秋分时间9月22日 20:43:272025年秋分时间9月23日 02:19:042026年秋分时间9月23日 08:04:56

  2027年秋分时间9月23日 14:01:232028年秋分时间9月22日 19:44:592029年秋分时间9月23日 01:38:09

  2030年秋分时间9月23日 07:26:302031年秋分时间9月23日 13:14:542032年秋分时间9月22日 19:10:27

  2033年秋分时间9月23日 00:51:122034年秋分时间9月23日 06:39:042035年秋分时间9月23日 12:38:26

  2018年秋分是哪一天,秋分是几号呢?虽然节气是传统的东西,但是时间确实以阳历来算的,大多数节气都是以阳历来算的,即为每年9月22或23或24日,农历一般都在八月。那么,2018年秋分的具体时间是什么时候呢?

  2018秋分是哪一天 秋分是几号呢?

  2018年09月23日 星期日 (戊戌年(狗年)八月十四)09时54分。

  秋分时间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3.042,20世纪=23.822。

  举例说明:2088年秋分日期=[88×0.2422+23.042]-[88/4]=44-22=22,9月22日是秋分。

  例外:1942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

  快速导航:秋分   什么是秋分   秋分的气候   秋分的习俗   秋分的养生   秋分的时间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什么是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总结出来,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规律,古人们依此来进行农事活动。2006年5月20日,“二十四节气”作为民俗项目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十四节气的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每个月有两个节气。在二十四节气里,“节”指的是一年中的一个节段,是一段时间的表示;而“气”则指的是气候,是天气变化的概述。是古人根据每个阶段内特有的气候或物候现象、农事活动定出的名称。两个字合起来就是指一年当中某个阶段的天气变化。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即二十四节气。

  2019年二十四节气准确时间

  立春02月04日 11:14:14雨水02月19日 07:03:51惊蛰03月06日 05:09:39春分03月21日 05:58:20清明04月05日 09:51:21谷雨04月20日 16:55:10立夏05月06日 03:02:40小满05月21日 15:59:01芒种06月06日 07:06:18夏至06月21日 23:54:09小暑07月07日 17:20:25大暑07月23日 10:50:16立秋08月08日 03:12:57处暑08月23日 18:01:53白露09月08日 06:16:46秋分09月23日 15:50:02寒露10月08日 22:05:32霜降10月24日 01:19:37立冬11月08日 01:24:15小雪11月22日 22:58:48大雪12月07日 18:18:21冬至12月22日 12:19:18小寒01月05日 23:38:52大寒01月20日 16:59:27

  汉至明末使用“平气法”划分出来的节气,每节气分三候,可以见到黄河流域天文、地理、人事和自然界的一般景物。“平气法”节气以黄河流域日短至的冬至日为起点,二十四个节气始于冬至、终于大雪。

  冬至:冬至之日蚯蚓结,又五日麋角解,又五日水泉动。

  小寒:小寒之日雁北乡,又五日鹊始巢,又五日雉始鸲。

  大寒:大寒之日鸡使乳,又五日鹫鸟厉疾,又五日水泽腹坚。

  立春:立春之日东风解冻,又五日蛰虫始振,又五日鱼上冰(鱼陟负冰)。

  雨水:雨水之日獭祭鱼,又五日鸿雁来(候雁北),又五日草木萌动。

  惊蛰:惊蛰之日桃始华,又五日仓庚鸣,又五日鹰化为鸠。

  春分:春分之日玄鸟至,又五日雷乃发声,又五日使电。

  清明:清明之日桐始华,又五日田鼠化为鴽,又五日虹始见。

  谷雨:榖雨之日萍始生,又五日鸣鸠拂奇羽,又五日戴胜降于桑。

  立夏: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

  小满:小满之日苦菜秀,又五日靡草死,又五日小暑至(麦秋生)。

  芒种:芒种之日螳螂生,又五日鵙始鸣,又五日反舌无声。

  夏至:夏至之日鹿角解,又五日蜩始鸣,又五日半夏生。

  小暑:小暑之日温风至,又五日蟋蟀居辟,又五日鹰乃学习(鹰始挚)。

  大暑:大暑之日腐草为蠲,又五日土润溽暑,又五日大雨时行。

  立秋:立秋之日凉风至,又五日白露降,又五日寒蝉鸣。

  处暑:处暑之日鹰乃祭鸟,又五日天地始肃,又五日禾乃登。

  白露:白露之日鸿雁来,又五日玄鸟归,又五日群鸟养羞。

  秋分:秋分之日雷始收声,又五日蛰虫培户,又五日水始涸。

  寒露:寒露之日鸿雁来宾,又五日雀入大水为蛤,又五日菊有黄华。

  霜降:霜降之日豺乃祭兽,又五日草木黄落,又五日蛰虫咸俯。

  立冬:立冬之日水始冰,又五日地始冻,又五日雉入大水为蜃。

  小雪:小雪之日虹藏不见,又五日天气上腾地气下降,又五日闭塞而成冬。

  大雪:大雪之日鹖旦不鸣,又五日虎始交,又五日荔挺生。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快速导航:二十四节气   什么是二十四节气   2019年二十四节气准确时间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相關节气: 立春过后还会冷吗雨水禁忌雨水是几月几日雨水脾胃养生雨水节气要谨防上火雨水有雨作物喜雨水时节老人宜保暖雨水养生要适当运动惊蛰之阳虚体质养生要诀雨水节气吃哪些水果效果好

標簽:秋分时节习俗

熱門成語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备位充数  备位:如同尸位,意即徒在其位,不能尽职;充数:用不够格的人来凑足数额。是自谦不能做事的话。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攻自破  无须攻击,自己就会破灭。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
  • 不教而杀  教:教育;杀: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百折千回  形容经过种种曲折和纡回。
  • 百足不僵  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