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义的反義詞
- 面子 (参见面子) 1.脸;面颜。 ▶唐·张鷟《游仙窟》:“辉辉面子,荏苒畏弹穿;细细腰支,参差疑勒断。” 2.体面;光彩。 ▶《旧唐书•张濬传》:“贼平之后,方见面子。” ▶巴金《灭亡》第十二章:“工会办事员因为要顾全杜大心底面子,所以在小地方也常常对杜大心让步,使他不至于太失面子。” ▶夏衍《上海屋檐下》第一幕
- 实质 (实质,实质)本质;事物、论点或问题的实在内容。 ▶闻一多《说舞》:“舞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 ▶王西彦《古屋》第五部二:“要紧的不是名词,而是实质。”
- 表面 1.事物的外在现象,一般指非本质的部分。 ▶巴金《怀念萧珊》:“表面上的平静是虚假的。” ▶王西彦《古屋》第一部四:“我说,战争和快乐主义不能相容,这还是表面的世俗的看法。” 2.物体跟外界接触的部分。如:这钢筋表面生銹。
- 实际 (实际,实际) 1.佛教语。指“真如”、“法性”境界。犹言实相。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一:“实际之性,无有戏论,惟独如来证实际法戏论永断,名为涅槃。” ▶晋·王羲之《为干和尚进<注仁王经>表》:“实际以无际可示,无生以不生相传。” ▶《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证不可说之实际,解不可说之法门。” ▶宋·陆游《周元吉蟠室》诗
- 形式 1.外形。 ▶《南史•颜延之传》:“及建武即位,又铸孝建四铢,所铸钱形式薄小,输廓不成。” 2.对内容而言,指事物的组织结构和表现方式。 ▶朱自清《中国歌谣•歌谣的修辞》:“大约拟人是先有的形式,拟物则系转变,已是艺术的关系多了。”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八:“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
名义意思:(名义,名义)
1.名声与道义。
▶《韩非子•诡使》:“官爵所以劝民也,而好名义、不进仕者,世谓之烈士。”
▶《南史•袁粲传》:“本知一木不能止大厦之崩,但以名义至此耳。”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沿袭》:“人生所享厚薄,各有定分。世有以智力取者,自谓己能,往往不顾名义。”
▶清·恽敬《前翰林院编修洪君遗事述》:“君之智力足以颠倒 》查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