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的反義詞
- 深奥 (深奥,深奥) 1.幽深隐秘。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只有极深奥的所在一间小房,广明手自锁闭出入,等闲也不开进去。” ▶清·恽敬《重修松窦庵记》:“其山巖谷深奥,日月如窦中仰视,故名之曰‘松窦’。” 2.高深不易理解。 ▶《孔丛子•居卫》:“子思曰:‘《书》之意兼复深奥,训诂成义,古人所以为典雅也。’”
- 浅白 (浅白,浅白)浅显明白。 ▶孙中山《民生主义》第三讲:“其实我们每天所靠来养生活的粮食,分类说起来,最重要的有四种。第一种是吃空气。浅白言之,就是吃风。”程贤章《蹲点记》:“而今一听严明说得又浅白,又通俗,禁不住齐声赞叹。”
- 高雅 1.高超雅正。与“平庸邪恶”相对。 ▶《三国志•魏志•崔林传》:“禀自然之正气,体高雅之弘量。” ▶唐·王勃《鞶鉴图铭》序:“句读曲屈,韵调高雅。” ▶明·李东阳《明故封大安人舒氏墓志铭》:“仲律学识高雅,志操修洁。” 2.高尚风雅,与“猥琐粗俗”相对。 ▶《红楼梦》第三七回:“倒是三妹妹高雅,我如今就去商议。”
- 卑贱 (卑贱,卑贱) 1.旧指出身或地位低下。 ▶《庄子•让王》:“屠羊说居处卑贱而陈义甚高,子綦为我延之以三旌之位。” ▶《史记•蒙恬列传》:“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贱。” ▶宋·苏轼《乞罢税务岁终赏格状》:“今盐酒税务监官,虽为卑贱,然搢绅士人公卿胄子,未尝不由此进。” ▶清·恽敬《上董蔗林中堂书》:“敬钦风义之
- 浅近 (浅近,浅近) 1.浅显,不深奥。 ▶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末有颖子严者,虽浅近,亦复名家。” ▶唐·颜真卿《<干禄字书>序》:“所谓俗者,例皆浅近。” ▶元·刘壎《隐居通议•诗歌二》:“学者每恨公诗平易浅近,少鍜鍊之工,不得与少陵、山谷争雄,予独以为不然。” ▶洪深《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七章四:“毕特金教授,曾经作
- 精粹 1.精细淳美。 ▶《后汉书•张衡传》:“欻神化而蝉蜕兮,朋精粹而为徒。” ▶李贤注:“粹,美也。” ▶清·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第五书》:“百川时文精粹湛深,抽心苗,发奥旨,绘物态,状人情,千迴百折而卒造乎浅近。” 2.精华。指事物最精美部分。 ▶《楚辞•刘向<九叹•逢纷>》:“吸精粹而吐氛浊兮,横邪世而不取容。”
- 浅易 (浅易,浅易)浅显平易。 ▶宋·苏轼《与谢民师推官书》:“扬雄好为艰深之词,以文浅易之说,若正言之,则人人知之矣。” ▶元·刘壎《隐居通议•诗歌一》:“珠玑咳唾,随处发见,皆可为世模范,岂可与敲推句字、描貌浅易者比哉!”------------------------------浅易 补证条目浅显平易。▶《光明日报
- 艰深 (艰深,艰深)深奥难懂。 ▶宋·苏轼《与谢民师推官书》:“扬雄好为艰深之词,以文浅易之说,若正言之,则人人知之矣。” ▶《西游补》第五回:“文字艰深,便费诠解。” ▶冰心《寄小读者》十六:“好像凡是中国书都是充满着艰深的哲理,一看就费人无限的脑力似的。”
- 微贱 (微贱,微贱)卑微;低贱。亦指卑微低贱之人。 ▶《诗•小雅•绵蛮序》:“大臣不用仁心,遗忘微贱。” ▶《南史•文学传•檀超》:“超举动啸傲,不以地势推之,张目谓曰:‘我与卿俱是国家微贱时外戚耳,何足以一爵高人!’”唐·刘云《婕妤怨》诗:“秋扇尚有时,妾身永微贱。”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陈官人名流贵客,只怕他嫌弃微贱,未肯相收。” ▶
- 晦涩 (晦涩,晦涩) 1.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绛守园池记注》:“为文而晦涩若此,其湮没弗传也宜哉!”清·赵翼《瓯北诗话•韩昌黎诗》:“昌黎诗亦有晦涩俚俗,不可为法者。” ▶毛泽东《<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按语》二七:“还有少数作品仍然有些晦涩难懂。” 2.谓文辞等隐晦,不流畅,不易懂。 ▶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绛守园池记注》
- 下贱 (下贱,下贱) 1.卑贱。 ▶汉·贾谊《新书•孽产子》:“贾妇优倡下贱产子,得为后饰,然而天下不屈者,殆未有也。” ▶南朝·梁·陶弘景《冥通记》卷二:“子良曰:凡庸下贱,少乐正法,幸藉缘会,得在山宅,何期真圣曲垂启降。” ▶元·无名氏《鸳鸯被》第三摺:“我看这妇人生的千娇百媚,也不是个下贱的人。” ▶《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二回:“
通俗意思:浅近易懂。
▶《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话须通俗方传远,语必关风始动人。”
▶《后西游记》第一回:“老大圣姓孙,名悟空取经时又有个通俗之号叫做行者,又自称齐天大圣。”
▶丁玲《在医院中》:“编一些通俗读本给战士们读。” 》查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