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颂的反義詞
- 揄扬 (揄扬,揄扬) 1.挥扬,扬起。 ▶汉·刘向《九叹•逢纷》:“揄扬涤荡,漂流陨往,触崟石兮。” 2.宣扬。 ▶汉·班固《两都赋》序:“雍容揄扬,着于后嗣,抑亦《雅》《颂》之亚也。” ▶南朝·宋·鲍照《河清颂》:“坐朝陪宴之臣,怀揄扬于内。” ▶唐·杜甫《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诗:“御扎早流传,揄扬非造次。”
- 誉扬 (誉扬,誉扬)赞誉称颂。 ▶章裕昆《文学社武昌首义纪实》:“谭见蒋·王如田舍翁,李如老学究,罗如公子,心初不慊,经胡瑛誉扬,方知系湖北党人之中坚分子。”
- 抨击 (抨击,抨击)用言论攻击或批评。 ▶明·陶宗仪《辍耕录•巴而思》:“﹝上﹞因目公曰:‘巴而思!臣下有违太祖之制、干朕之纪者,汝抨击毋隐。’” ▶《明史•徐阶传》:“帝恶给事御史抨击过当,欲有所行遣。” ▶清·昭槤《啸亭续录•黄雅林》:“时有诗文就之商榷,先生辄加抨击。” ▶秦牧《花城•海阔天空的散文领域》:“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面貌,抨击腐朽
- 诋毁 (诋毁,诋毁)亦作“诋譭”。 诬衊;毁谤。 ▶《后汉书•钟离意传》:“帝性褊察,好以耳目隐发为明,故公卿大臣数被诋毁,近臣尚书以下至见提拽。” ▶《新唐书•方技传•叶法善》:“雅不喜浮屠法,常力诋毁,议者浅其好憎。”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五杂俎>出版说明》:“另一方面,他却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的立场,反对农民革命,诋毁‘方腊’、‘红巾’等农民起义军为‘贼’。
- 揭露 揭示隐蔽的事物。 ▶洪深《五奎桥》第一幕:“你怕我将你的底细都揭露出来么?”巴金《探索集•我和文学》:“我所有的作品都是写来控诉、揭露、攻击这些敌人的。”
- 庆贺 (庆贺,庆贺) 1.庆祝,祝贺。 ▶《周礼•秋官•小行人》:“若国有福事,则令庆贺之。” ▶《三国志•魏志•董卓传》:“长安士庶咸相庆贺,诸阿附卓者皆下狱死。” ▶唐·柳宗元《为裴中丞贺克东平赦表》:“无任庆贺踊跃之至。” ▶《说唐》第三十回:“咬金率领众将,迎接入城,设宴庆贺不表。” ▶老舍《骆驼祥子》二十:“不但是
- 暴露 1.露在外面,无所遮蔽。 ▶《荀子•王制》:“兵革器械者,彼将日日暴露毁折之中原,我今将脩饰之,拊循之,掩盖之于府库。” ▶《汉书•严助传》:“今方内无狗吠之警,而使陛下甲卒死亡,暴露中原,霑渍山谷。” ▶宋·曾巩《瀛州兴造记》:“是日大雨,公私暴露,仓储库积,无所覆冒。”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施二》:“僧房数十间,强半倾圮,佛像暴露
- 褒扬 (褒扬,褒扬)赞美表扬。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天地之行》:“为人臣者,其法取象于地……推进光荣,裒扬其善,所以助明也。” ▶唐·司空图《故盐州防御使王纵追述碑》:“既而闲使行边,飞章言状,上乃临轩叹激,累诏褒扬。” ▶清·恽敬《太子少师体仁阁大学士戴公神道碑铭》:“世有先贤之状,家藏旧事之录,褒扬过溢,渐至攘诬。” ▶萧干《一本腿色的相
- 诽谤 (诽谤,诽谤) 1.以不实之辞毁人。 ▶《韩非子•难言》:“大王若以此不信,则小者以为毁訾诽谤,大者患祸灾害死亡及其身。” ▶唐·元稹《同州刺史谢上表》:“然臣益遭诽谤,日夜忧危,唯陛下圣鉴照临。” ▶巴金《“最后的时刻”》:“诽谤中伤,血口喷人。” 2.怨望。 ▶《吕氏春秋•不屈》:“国家空虚,天子之兵四至
- 诅咒 (诅咒,诅咒) 1.唐·韩愈《南山诗》:“得非施斧斤,无乃假诅咒。” ▶宋·张载《经学理窟•周礼》:“《诗》云:‘侯诅侯咒,靡届靡究’,不与民究极,则必至于诅咒。” ▶《明史•沈鲤传》:“帝察其诬,不问。而一贯辈使逻卒日夜操兵围守其邸。已而事解,复谮鲤诅咒。” ▶巴金《关于<海的梦>》:“今天我仍然诅咒那种灭绝人性的法西斯罪行。”
歌颂意思:(歌颂,歌颂)
1.歌唱《颂》诗。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为之歌《颂》,曰:‘至矣哉!’”杜预注:“《颂》者,以其成功告于神明。”后谓用诗歌颂扬,亦泛谓用言语文字赞美。
▶《后汉书•隗嚣传》:“﹝王莽﹞矫託天命,伪作符书……戏弄神祇,歌颂祸殃。”
▶唐·韩愈《上宰相书》:“其业则读书着文,歌颂尧·舜之道。”
▶明·张居正《贺 》查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