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的近義詞
- 明了 1.明白;清晰。 ▶《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鲁女生数说显宗时事,甚明了,议者疑其时人也。” ▶宋·无名氏《异闻总录》卷一:“村中闻数百千人行声,或语或笑,或歌或哭,杂扰匆遽,不甚明了。” 2.清楚地知道或懂得。 ▶五代·齐己《闭门》诗:“中心自明了,一句祖师言。” ▶宋·沈作哲《寓简》卷六:“凡事度其在我者,此
- 鲜明 (鲜明,鲜明) 1.色彩耀眼。 ▶《汉书•游侠传•陈遵》:“公府掾吏率皆羸车小马,不上鲜明。” ▶《新唐书•李贞素传》:“性和裕,衣服喜鲜明。” ▶萧军《五月的矿山》第十章:“这是初秋的季节,一些树木和花草还正开得鲜明和茂盛。” 2.犹精明。 ▶《汉书•马宫传》:“下君章有司,皆以为四辅之职为国维纲,三公之任
- 清楚 1.清晰;明白;有条理。 ▶后蜀·何光远《鉴戒录•蜀门讽》:“蒋贻恭本江·淮人,无媚世之谄,有咏人之才。全蜀士流,莫不畏惧。初见则言词清楚,不称是非,后来则脣吻张皇,便分丑美。” ▶《儒林外史》第四五回:“等我把这件事料理清楚了,来接大哥。” ▶夏丏尊·叶圣陶《文心》五:“大文,先把你的案头整理清楚。” ▶浩然《艷阳天》第十一章:“马连福
- 明晰 清楚;不模煳。 ▶《明史•选举志一》:“取书旨明晰而已,不尚华采也。” ▶《红楼梦》第九六回:“黛玉走到贾母门口,心里似觉明晰。” ▶清·梁章鉅《退庵随笔•读经二》:“其言至为明晰。” ▶茅盾《喜剧》:“他这才更明晰地意识到世界确是换了一个样子了。”
- 清晰 清楚明晰。 ▶清·薛福成《滇缅分界通商事宜疏》:“西南一隅,本多不甚清晰之界。” ▶巴金《家》三:“这些话一字一字地送进了觉慧的耳里,非常清晰。” ▶杨朔《月黑夜》:“他的人虽然死了,他的形象却更清晰、更高大,活生生地刻印在李排长的心中。”
- 了了 1.聪慧;通晓事理。 ▶晋·袁宏《后汉纪•献帝纪》:“小时了了者,至大亦未能奇也。” ▶《宋书•恩倖传•戴法兴》:“大将军彭城王义康于尚书中觅了了令史,得法兴等五人。” ▶《二刻拍案惊奇》卷五:“小时了了大时佳,五岁孩童已足夸。” ▶清·唐孙华《忆颐儿时就婚外家》诗:“了了自小时,长大或恐否。” 2.明白;清楚。
- 明白 1.清楚;明确。 ▶《墨子•旗帜》:“建旗其署,令皆明白知之,曰某子旗。” ▶唐·元稹《四皓庙》诗:“出处贵明白,故吾今有云。” ▶《朱子语类》卷六七:“《易传》明白,无难看。” ▶《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到底还是读书人说话明白。” ▶茅盾《右第二章》:“四个五个黑点盘旋着来了,渐渐儿低了,那银灰色的机翼上两个红圆圈儿也看得
- 精确 (参见精确)精明刚强。 ▶《三国志•吴志•韦曜传》:“﹝孙休﹞又欲延曜侍讲,而左将军张布近习宠幸,事行多玷,惮曜侍讲儒士,又性精确,惧以古今警戒休意,固争不可。”
- 显著
- 分明 1.明确;清楚。 ▶《韩非子•守道》:“法分明则贤不得夺不肖,强不得侵弱,众不得暴寡。”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保位权》:“黑白分明,然后民知所去就,民知所去就,然后可以致治。” ▶唐·元稹《内状诗寄杨白二员外》:“彤管内人书细腻,金奁御印篆分明。” ▶《水浒传》第八六回:“前面行军旗上,写的分明:‘大辽副统军贺重宝。’”峻青《海啸》第
- 显然 (显然,显然) 1.容易看出或感觉到;非常明显。 ▶《后汉书•周燮传》:“吾既不能隐处巢穴,追绮季之迹,而犹显然不远父母之国,斯因以滑泥扬波,同其流矣。” ▶《四库全书总目•经一•周易正义》:“如斯之类,皆显然偏袒。” ▶巴金《寒夜》二:“她正张大眼睛向四处看。显然她是在找寻他。” 2.公开显露貌。 ▶《国语
明确意思:(明确,明确)
1.清晰明白而确定不移。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六:“文公此论,可谓明确。”
▶清·周亮工《书影》卷四:“此解明确,后儒不取,吾所不解。”
▶魏巍《东方》第六部第十二章:“他觉得这封信必须明确果断,同时也要注意不因自己的粗率而使对方感到难过。”
2.使清晰明白而确定不移。
▶康濯《水滴石 》查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