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官的近義詞
- 罢官 (罢官,罢官) 1.辞官弃职。 ▶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诗:“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唐·杜甫《立秋后题》诗:“罢官亦由人,何事拘形役。”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七•李坤》:“仕为粤东令,罢官不归,流寓山寺。” 2.免除官职。 ▶元·张国宾《薛仁贵》第一摺:“这的是功劳簿上无差误,射不着罢官也
- 辞官 (辞官,辞官)辞去官职。 ▶《新唐书•隐逸传•武攸绪》:“后革命,封安平郡王,从封中岳,固辞官,愿隐居。”柳琴戏《状元打更》第十四场:“先让你回去,我过个三年五载,辞官回家,同你过半辈子安生日子。”
- 褫职 (褫职,褫职)革去官职。 ▶宋·俞文豹《吹剑四录》:“朝论汹汹,争以晦翁为奇货。 ▶胡纮草疏欲上而迁去,按察官沈继祖上之,晦菴褫职。” ▶清·昭槤《啸亭杂录•恒侍卫》:“有旨责其沽名,褫职,仍命从父行,纯皇帝殊恻然也。” ▶阿英《袁中郎做官》:“职宁抱头逃遁,为褫职之废民,不愿悴死他乡。”
- 开除 (开除,开除) 1.廓清。 ▶三国·魏·阮籍《大人先生传》:“被九天以开除兮,来云气以驭飞龙。” ▶唐·韩愈《南海神庙碑》:“省牲之夕,载旸载阴,将事之夜,天地开除,月星明穊。” ▶宋·曾巩《诸庙祈晴文》:“百姓之困甚矣,惟神得无念乎?尚其开除山川,相导出日,俾岁无害,为民之休。” 2.去除;免除。 ▶元·李
- 挂误 (挂误,挂误) 1.贻误;连累。 ▶《红楼梦》第六二回:“他倒有心给你们一瓶子油,又怕挂误着打窃盗官司。” ▶《儿女英雄传》第九回:“惹了这场大祸便走了,日后破案,也难免挂误。” 2.因受连累而失官。 ▶《红楼梦》第六一回:“虽然这柳家的没偷,到底有些影儿,人才说他。虽不加刑,也革出不用。朝廷原有挂误的,到底不算委屈了他
- 免职 (免职,免职)撤销职务。 ▶《南史•刘孝绰传》:“孝绰免职后,武帝数使僕射徐勉宣旨慰抚之。” ▶唐·白居易《前长安县令许季同除刑部郎中前万年县令杜羔除户部郎中制》:“远耻以退,道不失正,各从免职,亦既踰时。” ▶沈从文《王谢子弟》:“二爷一免职下野,带了那价值两万元的爱情过南京去时,七爷就依然回转杭州。”
- 解职 (解职,解职)解除职务。 ▶《宋书•颜竣传》:“三十年春,以父延之致仕,固求解职,不许。” ▶宋·苏轼《论改定受册手诏乞罢札子》:“伏望圣慈察其衰病废学,特赐解职,以安微分。” ▶邹韬奋《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工作与职权》:“解职是我们处分中最严厉的一着。”
- 革职 (革职,革职)免去官职;撤职。 ▶明·张居正《乞鉴别忠邪以定国是疏》:“奉旨切责,革职为民。” ▶《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为天火烧仓,朝廷将父革职,勒令赔偿。”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八回:“上面便参了出来,奉旨革职严追。”
- 退职 (退职,退职) 1.罢官;免职。 ▶三国·蜀·诸葛亮《罢来敏教》:“今上即位,吾闇于知人,遂复擢为将军祭酒……自谓能以敦厉薄俗,帅之以义;今既不能,表退职,使闭门思愆。” 2.任职期满而离职。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七:“有个吴先生,是在阎锡山部下当过旅长的退职军官。” 3.指干部职工不合退休条件而中途离职。
- 除名 除去名籍,取消原有身份。 ▶《三国志•魏志•华陀传》:“军吏梅平得病,除名还家。” ▶唐·韩愈《唐故朝散大夫商州刺史除名徙封州董府君墓志铭》:“公不与吏辨,一皆引伏,受垢除名,徙封州。” ▶清·钱泳《履园丛话•梦幻•损阴骘除名》:“此卷系抄袭陈勾山旧作,窗稿中有其文可查。荐而不售,衣巾尚在;荐而或售,据新例必除名,汝虽无大处分,何苦害人耶?”高云览《小城春秋》第
去官意思:免除或辞去官职。
▶《后汉书•党锢传•杜密》:“后密去官还家,每谒守令,多所陈託。”
▶唐·林宽《送惠补阙》诗:“长因抗疏日,便作去官心。”
▶清·叶廷琯《吹网录•陈夫人年谱》:“瞿某为汝事去官,须联之以敦世好。” 》查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