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源的近義詞
- 根源 1.事物的本初或来源。 ▶晋·葛洪《抱朴子•酒诫》:“纵心口之近欲,轻召灾之根源。” ▶唐·杜甫《火》诗:“罗落沸百泓,根源皆万古。” ▶明·胡应麟《诗薮•五言》:“新安论鉴洞达,诸所制作,颇溯根源。” ▶鲁迅《古籍序跋集•<嵇康集>序》:“二本根源实同,而互有讹夺。” 2.追根寻源。 3.根基
- 源头 (源头,源头) 1.水发源处。 ▶唐·罗虬《比红儿诗》之二十:“戏水源头指旧踪,当时一笑也难逢。” ▶宋·曾巩《秘书省着作佐郎致仕曾君墓志铭》:“﹝曾庠﹞葬南丰·龙池乡之源头。” ▶清·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卷一:“源头落花每流出,亦有浴凫时在亹。” ▶侯金镜《漫游小五臺》:“一股水从它(小五臺)腋下流出,成为拒马河的一个源头。”
- 出处 (出处,出处)I 1.谓出仕和隐退。 ▶汉·蔡邕《荐皇甫规表》:“修身力行,忠亮阐着,出处抱义,皦然不污。” ▶唐·韩愈《与崔群书》:“无入而不自得,乐天知命者,固前修之所以御外物者也。况足下度越此等百千辈,岂以出处近远累其灵臺邪!” ▶《古今小说•葛令公生遣弄珠儿》:“萧何治狱为秦吏,韩信曾官执戟郎。蠖屈龙腾皆运会,男儿出处
- 来源 (来源,来源) 1.流来的水源。 ▶《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他这所住宅门前远远的对着一座山峰,东南上有从滹沱、桑干下来的一股来源,流向西北灌入园中。” 2.事物所从来的地方;事物的根源。 ▶瞿秋白《赤都心史》一:“根下的泥滋,亦如是秽浊,却是他的实际内力的来源。” ▶柯岩《追赶太阳的人》四:“合理的税收和利润是国家财政
- 源泉 1.有源之水。 ▶《管子•轻重丁》:“源泉有竭。” ▶《孟子•离娄下》:“源泉混混,不舍昼夜。” ▶宋·叶适《庐州钱公墓志铭》:“材如源泉,汲用无穷。” 2.指水的源头。 ▶清·方朝《三峡涧》诗:“我欲穷源泉,于兹将远涉。” 3.指事物发生的根源。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保位权》:
- 源流 1.水的本源和支流。 ▶《后汉书•五行志三》“则水不润下”刘昭注引汉·郑玄曰:“无故源流竭绝,川泽以涸,是谓不润下。” ▶清·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彰德府南关外,有大桥,甚宏丽,水清而驶,土人谓之小彰河,源流皆异。” 2.指事物的起源和发展。 ▶《荀子•富国》:“故禹十年水,汤七年旱,而天下无菜色者……是无它故焉,知本末源
- 起源 1.事物产生的根源。 ▶田北湖《论文章源流》:“象者天所生也,数者物所呈也。字者人所制也,列象数而成字形,乃斯文之起源。” ▶蔡东藩《清史通俗演义》第四一回:“白莲教的起源,也不知始自何时。” ▶秦牧《长街灯语•看马戏》:“听说马戏团的起源是这样的:欧洲各国老是互相战争,战败的一方在奔逃的时候,遗弃了许多军马,流浪汉们就把它们搜罗起来,加以训练,组成
泉源意思:亦作“泉原”。
1.水的源头。
▶《诗•卫风•竹竿》:“泉源在左,淇水在右。”
▶毛传:“泉源,小水之源。”
▶《国语•晋语四》:“泉原以资之。”
▶韦昭注:“水在山为泉原。”
▶唐·祖咏《田家即事》诗:“攀条憩林麓,引水开泉源。”
▶冰心《再寄小读者》二:“气候炎热,雨量极少,所以尼罗河也是他们唯一的灌 》查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