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的近義詞
- 拔取 1.谓拔毛取血。 ▶《国语•楚语下》:“是以先王之祀也……毛以示物,血以告杀,接诚拔取以献具,为齐敬也。” ▶韦昭注:“拔毛取血,献其备物也。” 2.选取,选拔。 ▶《儒林外史》第七回:“周司业知道是广东拔取的,如今中了,来京会试,便叫快请进来。” ▶《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方今朝廷正在整饬文风,自然要向清真雅正一
- 施用 1.施行,实行。 ▶《史记•封禅书》:“始皇闻此议各乖异,难施用,由此绌儒生。” ▶《南史•徐勉传》:“天监初,官名互有省置,勉撰立选簿奏之,有诏施用。” ▶宋·叶适《提刑检详王公墓志铭》:“龙图阁学士,太子詹事王公十朋,以太学生对策,请收还威福,除秦桧蔽塞之政。天子即日施用。” ▶明·唐顺之《万古斋公传》:“居常有志天下事。自为诸生,地
- 利用 1.谓物尽其用;使事物或人发挥效能。 ▶《书•大禹谟》:“正德,利用,厚生,惟和。” ▶孔传:“利用以阜财。” ▶孔颖达疏:“利用者谓在上节俭,不为糜费,以利而用,使财物殷阜,利民之用。” ▶《南史•宋纪上》:“阜财利用,繁殖黎元。”参见“利用厚生”。 2.犹利器。有效的工具。 ▶《荀子•王霸》:“国者,
- 选取 (选取,选取) 1.挑选取用。 ▶《左传•哀公元年》“择不取费”晋·杜预注:“选取坚厚,不尚细靡。” ▶《元史•选举志三》:“部拟翰林兼国史院令史同臺令史一体出身,于各部令史内选取。” ▶周作人《上下身》:“有些人把生活也分作片段,仅想选取其中的几节,将不中意的梢头弃去。” 2.谓选日成亲。取,通“娶”。 ▶
- 应用 (应用,应用) 1.适应需要,以供使用。 ▶《宋书•袁豹传》:“器以应用,商以通财。” ▶宋·曾巩《洪州到任谢两府启》:“材不堪于施设,动辄乖宜;学多失于变通,理难应用。”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五回:“明日我便收拾行李……仍到上海,可添置了点应用东西,等有了走广东的海船,便要动身。” ▶杨朔《潼关之夜》:“她同丈夫背着一点
- 采取 (参见採取) 1.采集;收取。 ▶《汉书•王莽传中》:“命县官酤酒,卖盐铁器,铸钱,诸采取名山大泽众物者税之。” ▶《后汉书•皇后纪上•光烈阴皇后》:“其日,降甘露于陵树,帝令百官采取以荐。” ▶《续资治通鉴•元仁宗延祐七年》:“开燕南、山东河泊之禁,听民采取。” 2.择取;选用。 ▶汉·王充《论衡•书解》:
- 使用 1.使人员、器物、资金等为某种目的服务。 ▶元·陈以仁《存孝打虎》楔子:“大人唿唤小官,那厢使用?” ▶《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两日正没生意,且去淘摸几贯钱钞使用。” ▶胡采《<在和平的日子里>序》:“他善于使用一种火辣辣的艺术语言,来赞颂人类最美好的心灵。” 2.指某种花费。 ▶《续资治通鉴•宋孝宗干道元
- 采纳 (采纳,采纳)采用;接受。 ▶《三国志•吴志•周鲂传》:“惟当陈愚,重自披尽,惧以卑贱,未能采纳。” ▶《新唐书•张公谨传》:“数言时政得失,太宗多所采纳。” ▶明·唐顺之《周襄敏公传》:“武庙数游幸晏朝,公上疏请复常朝之规,退则躬览章奏,以总权纲,亦颇见采纳。”
- 撷取 (撷取,撷取)采取,摘取。 ▶魏巍《战斗在汉江南岸》:“这并不像某些人所想的,我们的胜利像在花园里、原野上随手撷取一束花草那么容易。” ▶秦牧《语林采英•论警语》:“我们撷取警语的地方决不仅仅限于革命家、哲学家、作家的着作。”
- 选用 (选用,选用) 1.指选择任用官吏。 ▶《汉书•循吏传•龚遂》:“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 ▶唐·韩愈《送陆歙州诗序》:“歙为富州。宰臣之所荐闻,天子之所选用,其不轻而重也较然矣。”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四章第一节:“王国内文武官员,国王得自己选用。” 2.选择使用或运用。 ▶《诗刊》197
采用意思:(参见採用)
采纳选用;选用。
▶《汉书•郊祀志上》:“自齐威、宣时,驺子之徒论着终始五德之运,及秦帝而齐人奏之,故始皇采用之。”
▶《隋书•音乐志上》:“及王僧辩破侯景,诸乐并送荆州……荆州陷没,周人不知采用。”
▶宋·梅尧臣《寄永兴招讨夏太尉》诗:“此言虽小可喻远,幸公采用不我忘。”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同治之初,时事日艰,凡 》查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