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纳的近義詞
- 接纳 (接纳,接纳) 1.结交罗致。 ▶《后汉书•岑彭传》:“光武深接纳之。” ▶《三国志•魏志•吕布传》:“先是,司徒王允以布州里壮健,厚接纳之。” ▶《古今小说•羊角哀捨命全交》:“宫门外设一宾馆,令上大夫裴仲接纳天下之士。” ▶邹鲁《广西光复》:“并开华熙客栈,实欲借此为机关,接纳志士以谋大举。” 2.接待,
- 采用 (参见採用)采纳选用;选用。 ▶《汉书•郊祀志上》:“自齐威、宣时,驺子之徒论着终始五德之运,及秦帝而齐人奏之,故始皇采用之。” ▶《隋书•音乐志上》:“及王僧辩破侯景,诸乐并送荆州……荆州陷没,周人不知采用。” ▶宋·梅尧臣《寄永兴招讨夏太尉》诗:“此言虽小可喻远,幸公采用不我忘。”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同治之初,时事日艰,凡
- 接收 1.接近而取信。 ▶《史记•苏秦列传》:“然则王何不使可信者接收燕·赵,令泾阳君、高陵君先于燕·赵?秦有变,因以为质,则燕·赵信秦。” 2.接受;收受。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五回:“我并未有接收他的,说声有了包探,他就匆匆的去了,只怕他自己带去了。” ▶巴金《家》三十:“人们组织了办事处,接收贺礼,散发请帖。”
- 接受 1.收受。 ▶《元典章•刑部十•回钱》:“若拟全科,终是未曾接受文状,即与兰溪州知州贾也先所犯无异。” ▶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十三》:“后数日,泾泉来举奠……凡酒与汤饭之类,皆泾泉执奠,其子于善接受,捧置灵几前,不用从人。” ▶清·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查交代》:“正以其钱粮款项繁多,头绪极难清理,故思蒙混新官,以希接受。”
- 采取 (参见採取) 1.采集;收取。 ▶《汉书•王莽传中》:“命县官酤酒,卖盐铁器,铸钱,诸采取名山大泽众物者税之。” ▶《后汉书•皇后纪上•光烈阴皇后》:“其日,降甘露于陵树,帝令百官采取以荐。” ▶《续资治通鉴•元仁宗延祐七年》:“开燕南、山东河泊之禁,听民采取。” 2.择取;选用。 ▶汉·王充《论衡•书解》:
- 领受 (领受,领受)接受。 ▶《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遂将金戒指二枚,玉簪一只,交付童儿,觑空致意此女,恳求相会。此女欣然领受,解腰间绣囊相答。” ▶茅盾《无题》一:“丈夫觉得逃不过那‘物质’的纠缠了,便把双臂抱在胸前,低了头,准备耐心领受。” ▶叶圣陶《城中》:“想常常到先生那边去讨教,领受先生的宝贵的经验。”
- 撷取 (撷取,撷取)采取,摘取。 ▶魏巍《战斗在汉江南岸》:“这并不像某些人所想的,我们的胜利像在花园里、原野上随手撷取一束花草那么容易。” ▶秦牧《语林采英•论警语》:“我们撷取警语的地方决不仅仅限于革命家、哲学家、作家的着作。”
采纳意思:(采纳,采纳)
采用;接受。
▶《三国志•吴志•周鲂传》:“惟当陈愚,重自披尽,惧以卑贱,未能采纳。”
▶《新唐书•张公谨传》:“数言时政得失,太宗多所采纳。”
▶明·唐顺之《周襄敏公传》:“武庙数游幸晏朝,公上疏请复常朝之规,退则躬览章奏,以总权纲,亦颇见采纳。” 》查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