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的近義詞
- 函件 信件。 ▶郭希仁《从戎纪略》:“文牍函件,每日无虑五六十起。” ▶阿英《流离》:“得到一通紧急的函件,我们不得不在今天离开此地了。” ▶孙犁《澹定集•幸存的信件序》:“烧毁朋友的函件,是理所当然,情有可原,谁也不会以为非礼的。”
- 书简 (书简,书简) 1.简册载记。 ▶《韩非子•五蠹》:“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2.书信。 ▶萧干《一本褪色的相册•未带地图的旅人》:“有从延安或敌后寄来的文章,也有报告行踪的作家书简。”
- 简牍 (简牍,简牍) 1.古代书写用的竹木片。亦泛指书写用品。 ▶《艺文类聚》卷五八引三国·吴·谢承《后汉书》:“王充于宅内门户垆柱,各置笔砚简牍,见事而作,着《论衡》八十五篇。” ▶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诸侯亦各有国史,大事书之于策,小事简牍而已。” ▶唐·黄滔《魏侍中谏猎赋》:“文高而简牍增焕,思苦而烟霞动色。”
- 书牍 (书牍,书牍)简牍书信之类的总称。 ▶《梁书•范云传》:“及居选官,任守隆重,书牍盈案,宾客满门,云应对如流,无所壅滞。” ▶宋·蔡绦《铁围山丛谈》卷三:“有士人颇强记自负,饮酒世尟双。乃求朝士之有声价者,藉其书牍与先容。一旦持谒张,张得函启缄,喜曰:‘君果多闻耶,又能敌吾饮。’”明·胡应麟《诗薮•六朝》:“陈思书牍,欲以翰墨为勋绩。” ▶姚华《论文后
- 尺书 (尺书,尺书) 1.指书籍。古代简牍的长度有一定规定,官书等长二尺四寸,书非经律者,短于官书,称为短书。 ▶汉·王充《论衡•书解》:“秦虽无道,不燔诸子,诸子尺书,文篇具在。” ▶《文选•应璩<百一诗>》:“文章不经国,筐箧无尺书。” ▶李善注引刘向《新序》:“府库之藏金玉,筐篚之橐简书。” 2.指书信。 ▶
- 书札 (参见书札,书札)
- 尺牍 (尺牍,尺牍) 1.长一尺的木简。古代用以书写。 ▶《后汉书•北海靖王兴传》:“及寝病,帝驿马令作草书尺牍十首。” ▶李贤注:“《说文》云:‘牍,书版也。’盖长一尺,因取名焉。” ▶《三国志•魏志•胡昭传》:“胡昭善史书,与钟繇、邯郸淳、卫顗、韦诞并有名,尺牍之迹,动见楷模。” ▶《文选•谢瞻<王抚军庾西阳集别作>诗》:“谁谓情可
- 翰札 书札,翰牍。 ▶《晋书•何遵传》:“性既轻物,翰札简傲。” ▶宋·文莹《玉壶清话》卷一:“﹝李建中﹞善翰札,行笔尤工。” ▶清·包世臣《再与杨季子书》:“翰札纡徐易直,真有德之言。”
- 函牍 (函牍,函牍)书信;信件。 ▶鲁迅《书信集•致李秉中》:“至于款项,倘其借之他人,则函牍往反,而且往反再三,而终于不得要领,必与卖稿无异。”
- 信札 书信,信件。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五回:“这本底稿在云岫是非常秘密的,内中都是代人家谋占田产,谋夺孀妇等种种信札,与及诬捏人家的呈子。” ▶鲁迅《书信集•致郑振铎》:“以后印造,我想最好是不要和我商量,因为信札往来,需时间而于进行之速有碍。” ▶茅盾《三人行》:“他走到书桌边,打开一个小巧的木匣子,中间满贮着信札。”
- 书函 (书函,书函)文书的封套。亦指书信。 ▶《后汉书•祭祀志上》:“以吉日刻玉牒书函藏金匮,玺印封之。” ▶《旧唐书•魏徵传》:“徵亡后,朕遣人至宅,就其书函得表一纸,始立表草,字皆难识。” ▶明·高启《送王推官赴谯阳》诗:“濯冠捧书函,平明献朝堂。” ▶清·曹寅《支俸银铸酒枪一枚寄二弟生辰》诗:“比闻饮噉君常健,聊伴书函使欲归。”
- 手札 亦作“手扎”。 犹手书。指亲笔信。 ▶唐·杜甫《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递呈苏涣侍御》诗:“道州手札适复至,纸长要自三过读。” ▶宋·文莹《玉壶清话》卷七:“今若水亦儒人,晓武可嘉也。时北戎犹扰,上密以手札访之。” ▶《宋史•钱若水传》:“时北边未宁,内出手札访若水以策,若水陈备边之要有五。” ▶清·孙枝蔚《戊戌生日作》诗:“每汝手扎至,
- 尺素 1.小幅的绢帛。古人多用以写信或文章。 ▶《文选•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唿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吕向注:“尺素,绢也。古人为书,多书于绢。” ▶《文选•陆机<文赋>》:“函绵邈于尺素,吐滂沛乎寸心。” ▶刘良注:“素,帛也。古人用以书也。” 2.泛指小幅纸张。 ▶宋·韩
书信意思:(书信,书信)
1.指传送书札的使者。书指函札,信指使人。
▶《晋书•陆机传》:“我家绝无书信,汝能赍书取消息不?”
▶《南齐书•鱼复侯子响传》:“臣累遣书信唤法亮渡,乞白服相见。”
▶宋·陈鹄《耆旧续闻》卷六:“一日,公厅肃客,有急足声。喏云:某知州府有书信,今且往某州下书,回途却请回信。”
2.指信札。
》查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