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却的近義詞
- 推脱 (推脱,推脱)推卸;推辞。 ▶明·唐顺之《与白伯伦仪部书》二:“苏松皆缺正官,江南无一上司,吾若又推脱担子,贼未必不登老岸矣。” ▶清·蒲松龄《墻头记》第二回:“那边找说在这里,这里又说在那边,胡推脱安心把我骗。”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四:“朱暮堂浓眉一皱,生怕有啥意外,自己推脱不了责任。”
- 回绝 (回绝,回绝)答覆对方,表示拒绝。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回:“大哥这般回绝了他,他的功名只怕还不保呢。” ▶巴金《知识阶级》:“早晨校长来过一次电话,唐院长来过两次电话都给老妈子回绝了。”
- 推托 (参见推託)见“推託”。
- 不容 1.不能容纳;不能宽容。 ▶《论语•乡党》:“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 ▶邢昺疏:“君门虽大,敛身如狭小,不容受其身也。”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嵩性狼抗,亦不容于世。” ▶宋·王得臣《麈史•忠谠》:“主上富于春秋,吾辈辅导当以德。若使人主轻于杀人,则吾辈亦将以不容矣。” 2.不允许。
- 推辞 (推辞,推辞) 1.犹托辞。 ▶《拾遗记•晋时事》附南朝·梁·萧绮录:“至如姚馥……及其俳谐诡谲,推辞指诫,因物而刺,言之者无罪,抑亦东方曼倩之俦欤!” 2.拒绝;辞谢。 ▶唐·白居易《送敏中归豳宁幕》诗:“前路加餐须努力,今宵尽醉莫推辞。” ▶元·秦简夫《剪髮待宾》第二摺:“借人钱财主每休想道推辞。” ▶李
- 拒绝 (拒绝,拒绝) 1.隔断;遏绝。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故击搏豪强,拒绝宦寺,悉无所畏。” ▶明·李贽《渔父》:“观其鼓枻之歌,迥然清商,绝不同调,末即显拒绝之迹,遂去不复与言,可以见矣。” ▶叶圣陶《线下•孤独》:“愤慨的火焰虽经拒绝,还不免时常要偷偷地冒起来。” 2.不接受,不答应。 ▶《东观汉
- 辞谢 (辞谢,辞谢) 1.推辞谢绝。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雎辞谢不敢受。” ▶宋·曾巩《洪州东门记》:“元侯以余为有旧于是州,来请曰:愿有识。余辞谢不能,而其请不懈。” ▶《平山冷燕》第二回:“独设一席于西南殿角,赐山黛坐饮,山显仁与山黛再三辞谢。” ▶丁玲《梦珂》二:“梦珂邀她同去看电影
- 辞让 (辞让,辞让) 1.谦逊推让。 ▶《礼记•曲礼上》:“长者问,不辞让而对,非礼也。” ▶《孟子•公孙丑上》:“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史记•李斯列传》:“夫大行不小谨,盛德不辞让,乡曲各有宜而百官不同功。” ▶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二:“遂定速纳两浙地图,请效土为内臣。上一再辞让,遂受之。” ▶鲁迅《书信集•致胡
- 推卸 推脱;不肯承担。 ▶清·梁章鉅《归田琐记•讷亲》:“讷亲以经略重臣,军中调度,皆听指挥,功过无可旁贷,岂容一切推卸在张广泗。” ▶陈残云《山谷风烟》第三三章:“刘二柱知他推卸罪责,走前去卡住他的脖子。”
- 抵赖 (抵赖,抵赖)拒不承认事实。 ▶宋·苏轼《论役法差雇利害起请画一状》:“若遇顽猾人户抵赖不还,或将诸物高价准折,讼之于官,经涉岁月,乃肯备偿,衙前所获无几。” ▶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摺:“俺这官府中则要你从实取责,不要你当厅抵赖。” ▶《警世通言•乔彦杰一妾破家》:“高氏抵赖不过,从头招认了。” ▶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八章:“你还
- 推诿 (推诿,推诿)推卸责任;推辞。 ▶清·顾炎武《上国馨叔书》:“千里投到,不惜以一篑障江河,乃其中别有隐情,上下推诿,不能即审。” ▶张恨水《啼笑因缘》第十二回:“咱们将军看得起你,才叫你去唱堂会,你倒推诿起来。” ▶陈残云《山谷风烟》第三六章:“刘耀庭推诿说:‘我没害死过人。’”
推却意思:(推却,推却)
1.汉·桓宽《盐铁论•地广》:“是以圣王怀四方独苦,兴师推却胡·越,远寇安灾。”
2.击退。
▶汉·桓宽《盐铁论•地广》:“是以圣王怀四方独苦,兴师推却胡·越,远寇安灾。”
3.拒绝;辞谢。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旟等白冏:‘嵇侍中善于丝竹,公可令操之。’遂送乐器。
》查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