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重的近義詞
- 稳当 (稳当,稳当) 1.稳妥恰当。 ▶唐·韩愈《答侯生问<论语>书》:“此说甚为稳当,切更思之。” ▶宋·朱熹《答范伯崇书•子贡问士》:“子贡所以请问其次者,盖谓自省见得有未稳当处。”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六:“对于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我们的政策是比较稳当的,是比较得到少数民族赞成的。” 2.安稳;稳定。 ▶
- 安详 (安详,安详) 1.稳重,从容。 ▶汉·蔡邕《荐边文礼书》:“口辩辞长,而节之以礼度。安详审固,守持内定。” ▶《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近因小女出阁,预置媵婢月香。见其颜色端丽,举止安详,心窃异之。” ▶吴玉章《辛亥革命》十四:“只剩下那个箱子,由一个日本人看守着。 ▶陈策装做很安详的样子,径直走到他的跟前,和颜悦色地同
- 庄重 (庄重,庄重) 1.言语、举止不随便,不轻浮。 ▶《新唐书•李暠传》:“暠,美风仪,以庄重称,当时有宰相望。” ▶宋·秦观《鲜于子骏行状》:“公自少庄重不苟,力学有文,乡党异之。”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二回:“原来这位夫人,向来庄重寡言,治家严肃。” ▶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四章:“道静瞪着他们足有一分钟,然后庄重地转身
- 沉着
- 厚重 1.敦厚持重。 ▶汉·荀悦《汉纪•高祖纪》:“周勃厚重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 ▶宋·王安石《尚书屯田员外郎仲君墓志铭》:“君厚重有大志,不妄言笑。” ▶《明史•刘仲质传》:“仲质为人厚重笃实。”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二篇:“其民厚重,故虽直抒胸臆,犹能止乎礼义。” 2.浑厚庄重。 ▶清·李斗《扬
- 端庄 (端庄,端庄)端正庄重。 ▶唐·元稹《莺莺传》:“俄而红娘捧崔氏至,至则娇羞融冶,力不能运肢体,曩时端庄,不复同矣。” ▶宋·苏轼《和子由论书》:“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 ▶《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又是两个绝代女子:一个艳如桃李,凛若冰霜;一个裙布钗荆,端庄俏丽。”
- 持重 1.谓主持丧祭或宗庙社稷祭祀之事。 ▶《仪礼•丧服》:“何以不贰斩也?持重于大宗者,降其小宗也。” ▶胡培翚正义:“持重,谓主持宗庙祭祀之重。” ▶《汉书•师丹传》:“陛下既继体先帝,持重大宗,承宗庙天地社稷之祀,义不得复奉定陶共皇祭入其庙。” ▶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邓攸始避难”刘孝标注引《晋阳秋》:“七岁丧父母及祖父母,持重九年。
- 矜重 矜持庄重。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体性》:“士衡矜重,故情繁而辞隐。” ▶明·袁宏道《叙小修诗》:“视今之文士矜重以垂不朽者,无以异也。” ▶清·刘大櫆《<朱子颖诗集>序》:“虽子颖上有两兄,皆从余受学,而其心相矜重,殊不逮子颖。”
- 慎重 谨慎持重;谨慎认真。 ▶《东观汉记•阴识传》:“﹝阴识﹞对宾客语,不及国家,其慎重如此。” ▶宋·苏轼《拟进士对御试策》:“慎重则必成,轻发则多败。”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官书如此慎重,岂复私家着述所能比肩。” ▶巴金《家》七:“觉民慎重地表示他的意见。”
- 稳健 (稳健,稳健) 1.稳而有力。 ▶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上:“马取稳健,不择毛色。” ▶浩然《艷阳天》第一一三章:“他说着,迈着稳健有力的脚步,朝前走去。” 2.稳重,不轻浮冒失。 ▶孙中山《社会主义之派别与方法--对中国社会党演说词》:“厥后学说精进,方法稳健,咸知根本之解决,当在经济问题。” ▶邹韬奋《抗
- 沉稳 1. 稳重。 ●《金瓶梅词话》第三四回:“礼教周详,与止沉稳。” ●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二章:“他怎么变得比过去活泼了呢?过去他给她的印象是多么持重而沉稳呵。” 2. 安稳。如:这几天有点儿病,睡得不沉稳。
- 庄严 (庄严,庄严) 1.装饰端正。 ▶汉·荀悦《汉纪•武帝纪五》:“王太后皆庄严,将入朝。” 2.庄重而严肃。 ▶《百喻经•子死欲停置家中喻》:“生死道异,当速庄严致于远处而殡葬之。” ▶《朱子语类》卷八七:“人不可以不庄严,所谓君子庄敬日强,安肆日偷。” ▶张天翼《华威先生》:“华威先生的态度很庄严。”
稳重意思:(稳重,稳重)
1.沉静庄重;沉着而有分寸。
▶宋·韩琦《柳絮》诗:“一春情绪空撩乱,不是天生稳重花。”
▶《红楼梦》第一一八回:“况且莺儿也稳重。”
▶杨朔《<雪花飘飘>后语》:“那青年坐在炕边上,笑着点点头,显得又稳重,又自信。”
2.犹当心。
▶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四摺:“小姐稳重,有老相公同老夫人 》查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