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护的近義詞
- 掩体 (掩体,掩体) 1.遮蔽身体。 ▶明·李贽《阿寄传》:“一妪一儿,仅敝缊掩体而已。” 2.军事上个体用的掩蔽工事。 ▶孙犁《白洋淀纪事•小胜儿》:“敌人沖到我面前,他跳出了掩体和敌人拼了死命。”
- 保护 (保护,保护) 1.护卫使不受损害。 ▶《书•毕命》“分居里,成周郊”孔传:“分别民之居里,异其善恶;成定东周郊境,使有保护。” ▶《三国志•蜀志•赵云传》:“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坂,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人民的国家是保护人民的。” 2.
- 偏护 (偏护,偏护)偏私袒护。 ▶《三国演义》第十六回:“袁术大怒曰:‘吕布受吾许多粮米,反以此儿戏之事,偏护刘备。’” ▶《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县主因前番阄库时,有些偏护了金满,今日没了银子,颇有赧容。” ▶清·孔尚任《桃花扇•移防》:“事到今日,本帅也不能偏护了。”
- 袒护 (袒护,袒护)偏袒维护。谓出于私心而无原则地支持或庇护某一方。 ▶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七:“﹝隆科多﹞徇庇阿锡鼐、法敏,将仓场分赔之案,巧为袒护具奏。”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一回:“媳妇啊!你不要说我袒护儿子,我这是平情酌理的说话。” ▶老舍《四世同堂》六:“为反抗大赤包,她不能不袒护小崔。”
- 回护 (参见回护,迴护)
- 打掩护 1.在主力部队的侧面或后面跟敌人作战,保护主力部队完成任务或撤退。
2.比喻掩饰﹑遮盖或包庇。
- 包庇 袒护;掩护。多用于坏人坏事。 ▶清·昭槤《啸亭杂录•明世宗用人》:“﹝世宗﹞恶杨升庵终身,介溪不能包庇。” ▶清·黄爵滋《敬陈六事疏》:“即大吏或有闻见,时派稽查,率皆移东补西,或一人领充数名,或暂雇贸易之人支应塞责,彼此包庇,狡狯百出,虽大吏亦无可如何。” ▶老舍《四世同堂》七:“这次,就更不同了;来的是日本人,还有不包庇坏蛋琉璃球儿的?”
- 掩饰 (掩饰,掩饰)掩盖文饰。 ▶明·沈德符《野获编补遗•礼部•议革张浚祀》:“若曲端之见杀,及浚之屡败,史册事俱难掩,而中不无掩饰,故不谓其杀戮忠良,败坏国事。” ▶《三国演义》第二一回:“﹝玄德﹞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 ▶《水浒传》第四三回:“这沂水县是个小去处,如何掩饰得过?”茅盾《子夜》十七:“吴荪甫听着,把不住心头一跳,脸色也有点变了;赶
- 断后 (断后,断后) 1.谓军队撤退时派一部分人在后面掩护。 ▶《梁书•武帝纪上》:“高祖独帅众距战,杀数十百人,魏骑稍却,因得结阵断后,至夕得下船。” ▶《资治通鉴•魏明帝太和二年》:“赵云身自断后,军资什物,略无所弃。” ▶《东周列国志》第三回:“郑伯叫尹球保驾先行,亲自断后,且战且走。” ▶柳青《铜墻铁壁》第十九章:“这时野战军的
- 掩盖 (掩盖,掩盖) 1.收藏。 ▶《荀子•王制》:“兵革器械者,彼将日日暴露毁折之中原,我今将脩饰之,拊循之,掩盖之于府库。” 2.隐瞒。 ▶晋·袁宏《后汉纪•质帝纪》:“三主崩没,臣子掩盖,日不移晷,旋受大祸,此天下之至忌,不可之至甚者也。” 3.遮盖。 ▶明·李贽《复焦弱侯书》:“此一等人,心身俱泰
掩护意思:(掩护,掩护)
1.保护起来不使人知;庇护。
▶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一摺:“子共母不能完聚,纔分娩一命归阴,着程婴将他掩护,久以后长立成人,与赵家看守坟墓。”
▶清·归有光《与曾省吾参政书》:“僕非敢缘旧识,求门下有所掩护也。”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一:“汉口市区,因为有租界和敌产的掩护,始终不曾被炸。”
2.指 》查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