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的近義詞
- 举座 (举座,举座)见“举坐”。
- 合座 亦作“合坐”。 所有在座的人。 ▶汉·王粲《公宴诗》:“合坐同所乐,但愬杯行迟。” ▶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凡上堂绝言笑,有不可忍,杂端大笑,则合座皆笑,谓之烘堂。” ▶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支日记》:“据说吴佩孚大帅在一处宴会的席上发表,查得赤化的始祖乃是蚩尤,因为‘蚩’、‘赤’同音,所以蚩尤即‘赤尤’,‘赤尤’者,就是‘赤化之尤’的意思;说毕
- 全体 (全体,全体) 1.指整个身体。 ▶《释名•释饮食》:“貊炙,全体炙之,各自以刀割,出于胡貊之为也。” ▶清·俞樾《茶香室续钞•天上人》:“予亦曾见三人,一人全体,二半坐云。”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这也是生活》:“他从此就站不起来,送回家里,躺着,不想饮食,不想动弹,不想言语,请了耶稣教堂的医生来看,说是全体什么病也没有。”
- 浑然一体 1.融合成为一个整体。形容完整不可分。语本《二程遗书》卷二上"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
- 集体 (集体,集体)由许多个体结合而成的整体。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歷史问题的决议》:“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洪深《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上篇:“程式不属于个人而是属于集体的。”
- 完整 1.谓具有或保持着应有的部分,没有损坏或残缺。 ▶隋·卢思道《后周兴亡论》:“器械完整,货财充实,带甲百万,骁将如林。” ▶明·李东阳《重建孔子阙里庙图序》:“材干坚厚,搆缔完整,象设端伟,绘饰华焕,悉臻其极。” ▶萧红《放火者》:“断墻笔直地站着,在一群瓦砾中,只有它那么高而又那么完整。” 2.指使完整。 ▶宋·司
- 完全 1.完整;齐全。 ▶《荀子•议兵》:“韩之上地,方数百里,完全富足而趋赵,赵不能凝也。” ▶杨倞注:“完全,言城邑也;富足,言府库也。” ▶五代·齐己《贺行军太傅得白氏东林集》诗:“百氏典坟随丧乱,一家风雅独完全。” ▶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摺:“但得箇完全尸首,便是十分采。”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编戏
- 通体 (通体,通体) 1.合为一体。 ▶《淮南子•本经训》:“通体于天地,同精于阴阳。” 2.谓媾合。 ▶汉·司马相如《琴歌》之二:“交情通体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3.文章的整个体例。 ▶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仲尼从而脩之,以成一经之通体。” ▶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四:
- 完好 1.完美。 ▶唐·韩愈《贞曜先生墓志铭》:“先生生六七年,端序则见,长而愈骞,涵而揉之,内外完好。” ▶清·张惠言《崔景偁哀辞》:“其为人长弟完好,生而父兄偁之,殁而所与游者思之。” 2.完整,没有残缺、损坏。 ▶宋·苏轼《书琅琊篆后》:“蜀人苏轼来守高密,得旧纸本于民间,比今所见犹为完好。” ▶明·杨焯《宣德窑脂粉
- 团体 (团体,团体) 1.组织起来,团结为一体。 ▶《老残游记》第一回:“那个演说的人,又在高处大叫道:‘你们为什么没有团体?若是全船人一齐动手,还怕打不过他们么?’” 2.指目的和志趣相同的人们以一定的组织形式所组成的集体。 ▶梁启超《爱国歌》之四:“结我团体,振我精神,二十世纪新世界,雄飞宇内畴与伦。” ▶胡适《五十年来之
整体意思:(整体,整体)
指整个集体或整个事物的全部。
▶毛泽东《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如果不是在整体上藐视敌人,我们就要犯机会主义的错误。”
▶艾思奇《辩证唯物主义歷史唯物主义》第四章:“物质世界是由无数相互联繫、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事物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查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