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避的近義詞
- 躲藏 1.把身体隐蔽起来,使人看不见。 ▶《宣和遗事》后集:“﹝陈后主﹞被隋兵所追,无处躲藏,遂同二妃投入井中。” ▶鲁彦周《找红军》:“我和爸爸妈妈躲藏在莲花山的一个山洞里。” 2.指避开。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一回:“他却又不好好的认真躲藏,偏要拿眼梢去看人。”
- 闪避 (闪避,闪避)躲避;避开。 ▶《新编五代史平话•梁史上》:“姊夫与家老小,且往邻村闪避。” ▶清林则徐《会奏九龙洋面轰击夷船情形摺》:“砲弹纷集,我兵用网纱等物,设法闪避。” ▶康濯《东方红》第三章四:“那几个人勐然都给闹的半转过身子,憋住个脸子,好不尴尬地说不出话来;不过这也没法闪避。”
- 逃避 躲开不愿或不敢接触的人和事。 ▶《后汉书•赵岐传》:“延熹元年,玹(唐玹)为京兆尹,岐惧祸及,乃与从子戬逃避之。” ▶唐·韩愈《与陈给事书》:“今则释然悟,翻然悔曰:其邈也乃所以怒其来之不继也;其悄也乃所以示其意也。不敏之诛,无所逃避。” ▶叶君健《火花》十五:“他们也可以打破常规,找出别的办法来逃避这个命运。”
- 潜藏 (潜藏,潜藏) 1.隐藏。 ▶《后汉书•苏竟传》:“﹝太白辰星﹞或经天反明,或潜藏久沈。” ▶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三摺:“他无路去潜藏,望着那山谷深林撞。” ▶冰心《到青龙桥去》:“‘军人’也许潜藏在我的天性中罢,我在人群中常常不自觉的注意军人。” 2.犹隐居。 ▶《后汉书•逸民传•逢萌》:“萌素明阴阳,知
- 躲避 1.避开;回避。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二回:“登时闹得臭气薰天,大家躲避不及。” ▶毛泽东《给徐特立同志的一封信》:“你总是拣难事做,从来不躲避责任。” 2.躲藏。 ▶《水浒传》第三二回:“这店主人吃了这一掌,打得麻了,动弹不得,自入屋后去躲避了。” ▶《儒林外史》第四三回:“正月十八日,铁溪里的神道出现,满
- 遁藏 逃避隐藏。 ▶《魏书•长孙道生传》:“部帅拾寅遁藏,﹝长孙观﹞焚其所居城邑而还。” ▶宋·苏舜钦《吴越大旱》诗:“蛟龙久遁藏,鱼鳖尽枯腊。” ▶《觅灯因话•唐义士传》:“朝云兮龙顾,夕风兮虎步,遁藏兮狐与兔。”
- 隐藏 (隐藏,隐藏) 1.躲避;躲藏。 ▶《楚辞•东方朔<七谏•沉江>》:“怀计谋而不见用兮,巖穴处而隐藏。” ▶王逸注:“士曰隐,宝曰藏。” ▶《三国志•吴志•陆凯传》:“邪臣在位,贤哲隐藏。” ▶鲁迅《书信集•致胡今虚》:“你说我最近二三年来,沉声而且隐藏,这是不确的。” ▶《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唯有子胥逃逝,目
- 隐避 (隐避,隐避) 1.隐藏;躲避。 ▶《后汉书•卓茂传》:“﹝刘宣﹞知王莽当篡,乃变名姓,抱经书隐避林薮。”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汾水》:“刘渊族子曜尝隐避于管涔之山。” ▶宋·何薳《春渚纪闻•端溪紫蟾蜍砚》:“其盖有东坡小楷书铭云:‘蟾蜍爬沙到月窟,隐避光明入巖骨。’”魏巍《东方》第三部第六章:“阵地上不宜布置过多的兵力,正面只放了两个排
- 引避 1.让路;躲避。 ▶《后汉书•章帝纪》:“方春,所过无得有所伐杀,车可以引避,引避之。” ▶《新唐书•萧至忠传》:“至忠少与友期诸路,会雨雪,人引避,至忠曰:‘宁有与人期可以失信?’卒友至,乃去。” 2.引退;回避。 ▶宋·欧阳修《乞出第三札子》:“而臣以顾惜国体,既不当更与诲等辩正,便合引避去位。” ▶宋·陆游《老
- 隐匿 (隐匿,隐匿)I隐瞒;隐藏。 ▶《墨子•尚同上》:“腐朽余财不以相分,隐匿良道不以相教。” ▶《后汉书•皇甫规传》:“微胜则虚张首级,军败则隐匿不言。” ▶瞿秋白《饿乡纪程》一:“双方各自隐匿了真面目,委蛇周旋也夺去我不少精力。”II见“隐慝”。
规避意思:(规避,规避)
设法躲避。
▶宋·欧阳修《大理寺丞狄君墓志铭》:“已而县籍彊壮为兵,有告讼田之民隐丁以规避者。”
▶清·李渔《闲情偶寄•颐养•行乐》:“时蚊蚋之繁,倍于今夕,听其自嚙,欲稍稍规避而不能。”
▶鲁迅《书信集•致李小峰》:“‘北新’又正在困难中,我倘可以帮忙,自然仍不规避。”
----------------------------- 》查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