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音:ā mán 意思:(阿瞒,阿瞒) 1.三国·魏·曹操的小名。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裴松之注引三国·吴无名氏《曹瞒传》:“太祖一名吉利,小字阿瞒。” ▶宋·杨万里《读严子陵传》诗:“早遣阿瞒移汉鼎,人间何处有严陵?”清·曹寅《题启南先生莫斫铜雀砚图》诗:“阿瞒心雄天厌足,平生只欠西陵哭。” 2.唐玄
讀音:ā Q 意思:鲁迅着名小说《阿Q正传》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深受精神毒害的贫苦农民的典型。他受尽了惨重的剥削和压迫,可是他在精神上却“常处优胜”。他夸耀过去,幻想未来,自我安慰,自轻自贱,始终不能正视严酷的现实。 ▶鲁迅《书信集•致山上正义》:“﹝这个短篇﹞其后竟然出乎意料地被列为代表作而译成各国语言,且在本国,作者因此而大受少爷派、阿Q派的憎恶等。”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九:“鲁迅在这篇
讀音:ā chá 意思:古代公主、郡主、县主的称唿。 ▶唐·李匡乂《资暇集》卷下:“公、郡、县主,宫禁唿为宅家子……又为阿宅家子。阿,助词也;急语乃以宅家子为茶子,既而亦云阿茶了,或削其子,遂曰阿家。以宅家子为茶子,既而亦云阿茶子,削其子字,遂曰阿茶。”
讀音:ā gé 意思:(阿阁,阿阁)四面都有檐霤的楼阁。 ▶《尸子》卷下:“泰山之中有神房阿阁帝王录。” ▶唐·杨炯《少室山少姨庙碑》:“岂直凤巢阿阁,入轩后之图书;鱼跃中舟,称武王之事业。” ▶清·方文《赠吴孟虎鸿胪》诗:“藏书万卷盈阿阁,进酒千钟对绮筵。”
讀音:ā zǐ 意思:狐狸的别称。 ▶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八:“羡(陈羡)使人扶孝(王灵孝)以归,其形颇象狐矣,略不复与人相应,但啼唿‘阿紫’。阿紫,狐字也。后十余日,乃稍稍了悟。云:‘狐始来时,于屋曲角鸡栖间,作好妇形,自称“阿紫”,招我。如此非一。忽然便随去,即为妻,暮辄与共还其家。遇狗不觉。’云乐无比也。道士云:‘此山魅也。’《名山记》曰:‘狐者,先古之淫妇也,其名曰阿紫,化而为狐。故其怪多自称阿紫
讀音:ē fù 意思: 1.依附。 ▶《汉书•王尊传》:“中书谒者令石显贵幸,专权为姦邪。丞相匡衡、御史大夫张谭皆阿附畏事显,不敢言。”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秦太上君寺》:“齐人外矫仁义,内怀鄙吝……好驰虚誉,阿附成名。” ▶明·李贽《赵汝愚传论》:“吾恐天下之人,耳尽聋,目尽瞎。亦必以我为阿附丞相者矣。”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献二•张綵》:“大学
讀音:ā gū 意思:I古代公主、郡主、县主的称唿。 ▶唐·李匡乂《资暇集》卷下:“公、郡、县主,宫禁唿为宅家子。盖以至尊以天下为宅,四海为家,不敢斥唿,故曰宅家,亦犹陛下之义。至公主已下,则加‘子’字,亦犹帝子也。又为阿宅家子。阿,助词也;急语乃以宅家子为茶子,既而亦云阿茶子,或削其子,遂曰阿家。以宅家子为茶子,既而亦云阿茶子,削其子字,遂曰阿茶。”II丈夫的母亲。
讀音:ā bā 意思:母亲。 ▶唐·韩愈《祭女挐女文》:“维年月日,阿爹阿八,使汝嬭以清酒、时果、庶羞之奠,祭于第四小娘子挐子之灵。”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三:“韩退之《祭女挐文》自称曰‘阿爹、阿八’,岂唐人又称母为阿八?今人则曰妈。”
讀音:ā mǔ 意思: 1.母亲。 ▶《玉臺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 ▶《晋书•潘岳传》:“岳将诣市,与母别曰:‘负阿母!’”元·揭傒斯《临川女》诗:“阿母送我出,阿兄抱我行。” 2.乳母。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故济北王阿母自言足热而懑。” ▶司马贞索隐:“是王之嬭母也。” ▶张守节正义引服
讀音:ā nǚ 意思: 1.传说中古代帝王颛顼的母亲。 ▶《山海经•海内经》:“﹝韩流﹞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 ▶郝懿行笺疏:“蜀,古字通浊,又通淖,是淖子即蜀山子也。曰阿女者,《初学记》九卷引《帝王世纪》云:‘颛顼母曰景僕,蜀山氏女,谓之女枢。’是也。” 2.女儿。 ▶《玉臺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讀音:ā nán 意思:(阿难,阿难)见“阿难陀”。
讀音:ā wēng 意思: 1.祖父。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张苍梧是张凭之祖,尝语凭父曰:‘我不如汝。’凭父未解所以。 ▶苍梧曰:‘汝有佳儿。’凭时年数岁,敛手曰:‘阿翁讵宜以子戏父?’”唐·杜甫《示从孙济》诗:“阿翁懒惰久,觉儿行步奔。” ▶元·柳贯《祭孙秬文》:“阿翁与汝阿爹阿妳,以家馔祭于中殇童子阿秬之魂。” 2.对年长者的敬称。
讀音:ē shì 意思:迎合世俗。 ▶《史记•儒林列传》:“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 ▶明·李贽《又答耿中丞书》:“阿世之语,市井之谈耳,何足复道之哉!。” ▶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论语•为政九》:“故朱子之教人,亦谓不得不随时以就科举,特所为科举文字,当诚于立言,不为曲学阿世而已。”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九节:“他着《史记》不是为了
讀音:ā nú 意思: 1.尊长对卑幼者以及夫妻间的昵称。 (1)兄称弟。 ▶《晋书•周顗传》:“顗性宽裕而友爱过人,弟嵩尝因酒瞋目谓顗曰:‘君才不及弟,何乃横得重名!’以所燃蜡烛投之。 ▶顗神色无忤,徐曰:‘阿奴火攻,固出下策耳。’”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谢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太傅时年七八岁......在兄膝边坐,谏曰
讀音:ā cuò 意思: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下》:“是日东风振地,自洛南折树飞沙,而苑中繁花不动。 ▶玄微乃悟诸女曰姓杨、姓李,及颜色衣服之异,皆众花之精也。绯衣名阿措,即安石榴也。”后用以为石榴的代称。 ▶宋·洪适《许倩报白榴已得玉茗未谐以诗趣之》:“万里移根安石国,何年傅粉未知名……东家阿措休相妒,不学秾粧照眼明。”
讀音:ā bǐng 意思:
讀音:ā pó 意思: 1.祖母。对老年妇人的敬称。 ▶《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折杨柳枝歌二》:“阿婆不嫁女,那得孙儿抱。” ▶《南史•齐纪下•郁林王》:“帝谓豫章王妃庾氏(帝之叔祖母)曰:‘阿婆,佛法言有福生帝王家。’”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一:“咸亨以后,人皆云:‘莫浪语,阿婆嗔,三叔闻时笑杀人。’后果则天即位,至孝和嗣之。阿婆者,则天也;三叔者,孝和为第三也。” ▶元
讀音:ā pù 意思:(阿铺,阿铺)秦人在城上建造的营卫室。 ▶清·沈自南《艺林汇考•栋宇•宫殿》:“﹝《弹雅》﹞秦建宫殿谓之阿房,城上营卫室,谓之阿铺。”
讀音:ā nà 意思:I 1.柔弱貌;柔美貌。阿,通“婀”。 ▶《文选•张衡<南都赋>》:“阿那蓊茸,风靡云披。” ▶李善注:“阿那,柔弱之貌。”一本作“阿那”。 ▶明徐渭《题<折花美人图>》诗:“高髻阿那长袖垂,玉钗彷彿挂罗衣。” ▶王闿运《采芬女子墓志铭》:“身娇阿那,非关石尉之珠;颊薄分明,略比萧宫之醉。” 2.舒
讀音:ā lán 意思:(阿兰,阿兰)见“阿兰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