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云溢寒,银人无声转玉盘。”每当一轮明月从东方升起,在第三个秋天的正中,它的光辉传遍神州,人们就会迎来另一个传统节日,中秋节。准确的时间是每年8月15日。这时,正是金色的风,秋高气爽,一轮明月圆圆明亮,挂在云朵中散落的天空。辛勤工作了一年的人,终于可以在丰收的喜悦中享受到满月和吉祥的夜晚。因此,中秋节又称中秋节、八月节、团圆节、中秋节等。
据人民调查,中国的中秋节是以古老的秋分和对月神的崇拜为基础的,最终定在每年的8月15日。据周立春观所说,早在周朝,就有一年一度的中秋夜打鼓、打赋“迎寒”的活动。据《礼记》等记载,周天子每年秋天都要拜月。在汉代,人们在秋日举行敬老等仪式。金代有中秋节的记载,但其风尚尚未形成一种风俗。
直到唐代,中秋节的赏月、赏月、赏月等活动终于成为一种传遍各行各业的习俗。据统计,只有晚唐大诗人白居易的诗作才是以中秋节和八月十五日为主题的。一共七个。可见,当时的中秋节活动确实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太宗年间。皇帝正式下令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中秋节活动在南北各地蓬勃发展。据孟元所著《东京梦话录》记载,宋代,平凉,东京,中秋之夜,充满了合唱和歌曲。欢乐和兴奋的场面。官员们和政要们在自家的薄纱台上喝酒,欣赏月亮,而普通市民则冲向沿街的餐馆,一睹中秋月色。而南宋都城临安,在中秋节的月圆之夜,也非常忙碌,据宋代吴子穆的梦《凉露》。
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家庭都要安排一次晚餐,全家一起喝一杯,以享受月亮。在街上,那些喜欢月景的游客“在城市里低语,直到他们一直知道它”。在明朝,吃月饼成为庆祝中秋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明朝田汝城的说法,每年中秋夜,湖面上都有一艘游轮在赏月。来来往往,穿梭而过;苏迪在歌声中,在月光下的人群中嬉戏,无穷无尽,“与白天没有什么不同。”
进入清代,中秋节的规模和内容越来越广泛和丰富,成为当时的主要节日之一,与元旦、端午节一样出名。
北京的中秋节充满了喜庆和欢乐。
此时,是市场上各种水果的高潮,被称为“果秋”。
因此,也有人称中秋节为水果节。中秋节前三、五天,通衢市场上有桃子、石榴、梨、枣、葡萄、苹果等,散落在货箱上。它们又红又绿,芳香四溢,是一个节日的首都,呈现出红红、红红、红红、红热而热烈的红色。
因为传说中的月亮在广汉宫有嫦娥和玉兔,玉兔是兔子的神,所以“玉兔主人”是最有特色的日用品。所谓的兔子师傅其实是一个泥人玩具,把兔子的嘴从模子里拔出来。身体和面部的主要轮廓。它们都是人形的,脸上的嘴是红色三角叉的“兔子唇”,头上有两只大兔子耳朵。有的拿着银枪,穿金甲,穿红袍,静静地坐着;有的高举旗帜,骄傲地骑着老虎,敬畏地站着;有的可以用铁丝拉嘴,闪烁着,特别是唤起孩子们的心。有人说,在北京的中秋节期间,“兔子山在街上争得不可开交”,所以我们可以看看发生了什么。那时,每个家庭都要买一个或多个,这样可以提供一个月的时间,也可以让孩子们玩得开心。可以说是一箭双雕
二十四节气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总结出来,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规律,古人们依此来进行农事活动。2006年5月20日,“二十四节气”作为民俗项目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十四节气的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每个月有两个节气。在二十四节气里,“节”指的是一年中的一个节段,是一段时间的表示;而“气”则指的是气候,是天气变化的概述。是古人根据每个阶段内特有的气候或物候现象、农事活动定出的名称。两个字合起来就是指一年当中某个阶段的天气变化。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即二十四节气。
立春02月04日 11:14:14雨水02月19日 07:03:51惊蛰03月06日 05:09:39春分03月21日 05:58:20清明04月05日 09:51:21谷雨04月20日 16:55:10立夏05月06日 03:02:40小满05月21日 15:59:01芒种06月06日 07:06:18夏至06月21日 23:54:09小暑07月07日 17:20:25大暑07月23日 10:50:16立秋08月08日 03:12:57处暑08月23日 18:01:53白露09月08日 06:16:46秋分09月23日 15:50:02寒露10月08日 22:05:32霜降10月24日 01:19:37立冬11月08日 01:24:15小雪11月22日 22:58:48大雪12月07日 18:18:21冬至12月22日 12:19:18小寒01月05日 23:38:52大寒01月20日 16:59:27
汉至明末使用“平气法”划分出来的节气,每节气分三候,可以见到黄河流域天文、地理、人事和自然界的一般景物。“平气法”节气以黄河流域日短至的冬至日为起点,二十四个节气始于冬至、终于大雪。
冬至:冬至之日蚯蚓结,又五日麋角解,又五日水泉动。
小寒:小寒之日雁北乡,又五日鹊始巢,又五日雉始鸲。
大寒:大寒之日鸡使乳,又五日鹫鸟厉疾,又五日水泽腹坚。
立春:立春之日东风解冻,又五日蛰虫始振,又五日鱼上冰(鱼陟负冰)。
雨水:雨水之日獭祭鱼,又五日鸿雁来(候雁北),又五日草木萌动。
惊蛰:惊蛰之日桃始华,又五日仓庚鸣,又五日鹰化为鸠。
春分:春分之日玄鸟至,又五日雷乃发声,又五日使电。
清明:清明之日桐始华,又五日田鼠化为鴽,又五日虹始见。
谷雨:榖雨之日萍始生,又五日鸣鸠拂奇羽,又五日戴胜降于桑。
立夏: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
小满:小满之日苦菜秀,又五日靡草死,又五日小暑至(麦秋生)。
芒种:芒种之日螳螂生,又五日鵙始鸣,又五日反舌无声。
夏至:夏至之日鹿角解,又五日蜩始鸣,又五日半夏生。
小暑:小暑之日温风至,又五日蟋蟀居辟,又五日鹰乃学习(鹰始挚)。
大暑:大暑之日腐草为蠲,又五日土润溽暑,又五日大雨时行。
立秋:立秋之日凉风至,又五日白露降,又五日寒蝉鸣。
处暑:处暑之日鹰乃祭鸟,又五日天地始肃,又五日禾乃登。
白露:白露之日鸿雁来,又五日玄鸟归,又五日群鸟养羞。
秋分:秋分之日雷始收声,又五日蛰虫培户,又五日水始涸。
寒露:寒露之日鸿雁来宾,又五日雀入大水为蛤,又五日菊有黄华。
霜降:霜降之日豺乃祭兽,又五日草木黄落,又五日蛰虫咸俯。
立冬:立冬之日水始冰,又五日地始冻,又五日雉入大水为蜃。
小雪:小雪之日虹藏不见,又五日天气上腾地气下降,又五日闭塞而成冬。
大雪:大雪之日鹖旦不鸣,又五日虎始交,又五日荔挺生。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快速导航:二十四节气 什么是二十四节气 2019年二十四节气准确时间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相關节气: 立春吃什么、雨水时间、雨水节气健康饮食的要点、惊蛰时分龙抬头、春分的含义、春分节气的由来、清明提防湿气致病、春分养生饮食四大原则、清明节气、清明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