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苏轼 朝代:宋朝
【译文】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和最小的儿子苏过游览白水山的佛迹院。我们在温泉里洗澡,水热得很,其源头大概可以煮熟东西吧。沿着山腰向东走,稍微再向北转,有条瀑布高述七八百尺。山中有八九个曲折的地方,每个曲折的地方都被瀑布奔流冲积成为水潭,深的潭用绳子吊着石头垂下去五丈深还不到底。瀑布冲入潭里溅起的水花象雪飞,其声音却象雷响,既使人喜欢又使人害怕。山崖上有几十个大人的脚印,这就是所谓佛迹了。 傍晚回家,倒转身来走,观看野火烧山,火势很大。我们一下子就越过了几个山谷,到了江边,山间的明月已经升起,我们在江中一面划船,一面玩弄着溅起的水花和月影。 回到家,已经二更了,我又和苏过喝起酒来,吃着那余甘煮成的菜。看着自己的身影颇感颓废,再也不能熟睡,便写了这篇文章来给苏过。东坡老人。...查看全部
苏轼尝自评其文说:“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又说:“常行于所当行,而止于所不得不止。”仿佛他写文章只是信手拈来,所谓“随物赋形”,自成格局体段。其实这话只说了一半。苏轼《志林》卷一曾记录欧阳修答孙莘老怎样才能写好文章的一段话云:“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就作文而论,“勤读书”,是吸收知识营养和学习写作技巧,“多为之”,则是要求在实践中下苦功。苏轼才高思捷,自不消说;但他同时也是一位多读多写勤学苦练的人,这一面却往往被人忽略。试看这篇小小游记,大约是没有起草就写成的。可是从文章结构上讲,仿佛几经斟酌锤炼而成。可见有了渊博学问和写作基本功,才谈得上“行”、“止”自如。而控驭文字的能力并非全靠天才禀赋也。...查看全部
推薦古詩: 古风(桃花开东园)、早雁、春雨、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智通寺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出嘉峪关感赋(严关百尺界天西)、减字木兰花(漫天皆白)、七律二首(绿水青山枉自多)、五律(外侮需人御)
推薦詩句: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推薦遊戯: 【山花插宝髻】的下一句是什麽、【白日曜紫微】的下一句是什麽、【平生渭水曲】的下一句是什麽、【[16] 扪参历井仰胁息】的下一句是什麽、【看君颍上去】的下一句是什麽、 【石竹绣罗衣】的上一句是什麽、【三公运权衡】的上一句是什麽、【谁识此老翁】的上一句是什麽、【[17]以手抚膺坐长叹】的上一句是什麽、【新月到应圆】的上一句是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