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的科技没有发展起来?”这是著名的李约瑟的发难。“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钱学森的疑惑。“为什么我们总是拿不到诺贝尔奖?”这是国人的遗憾。但是为什么古代中国有那么多的科技发明领先于世界呢?这又是令人深思的问题。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教育是民族的生机。中华民族有着辉煌灿烂,博大精深的文化,其中道德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基和精华,是炎黄子孙的血液和脊梁,被称为根文化。她有着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
人的精神系统分为“慧性”和“智能”。“智”为后天学习知识的积累,储存于大脑的皮层。“慧”为先天藏识,是本性的流露,储存于大脑的质层和核心层。“智”和“慧”是一个既相互制约又协调统一的大系统。智识和慧识的同步开发启迪是造就大智慧人才的根本途径。《德道经》曰:“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损。”而慧识的开启程度对创造力起着决定作用。因此,我们既要慧智同运,又要着重强调对慧识的开启。慧识的开启仰赖于道德心灵能量的支撑,《周易》日:“厚德载物,”《黄帝内经》道:“心为神臓,脑为神腑。”老子云:“孔德之容,唯道是从。”荀子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论的就是这个道理了。
中国古代通过“修之身,其德乃真”的修身教育和道德经典的诵读教育,提升了道德品质,培育了圣贤心灵,开启了性慧头脑,因而产生了巨大的科学创造力,诞生了许多伟大的发明。这是中华民族16世纪之前科技文化水平领先于世界的成功之迷。宋朝开始,以朱熹的新儒学为尊,排挤了圣贤们的经典诵读教育。明朝以后,“八股行而古学弃,《大全》出而经说亡。”独尊理学,八股取士,以朱熹改编的四书为尊,丢弃了圣贤们的道德经典的诵读和学习。改编后的四书,不具备圣贤们的大智慧和特定编排的音符,诵读时不再产生开慧益智的作用。而是给孩子天真纯净的心灵里强迫性的输入了功名利禄和孝忠皇帝的犬儒思想、奴仆意识,过早的损害了慧性的透发,缺乏科学创造力,导致明清时期几乎没有什么重要的科技发明问世,这是16世纪后,我们迅速的落后于西方的症结所在!希腊不也是这样落后的吗?
西方世界运用宗教信仰的方式来维持和提升道德修养,他们的科学家具有极为高尚的道德修养,“美德就是知识”是他们的信仰。因而让慧性点状透发而形成直觉和灵感,并且始终没有放松直觉和灵感对科学的启迪,从而没有丧失科学创造力。爱迪生说:“天才就是那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但是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重要。”爱因斯坦则是直觉思维法的典型代表。当西方诞生了以“欧几米德几何学”为代表的形式逻辑思维法和以培根为代表的近代科学试验两大法宝后,在直觉和灵感的率领下,科学创造力得到长足发展,他们的文明才迅速超过我们。而日本科学家做的结晶水实验再次证明了道德的无穷魅力。
西方人一直在寻找能够提升灵感和直觉的教育,先后掀起了“老学”和“孔学”热潮,中国热的目标是中国的道德根文化,而并非现行文化。《老子·德道经》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排在了世界图书榜的首位。就像德国哲人尼采宣示的那样:“《老子·德道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他们发现中国的道德根文化能够提升直觉和灵感,我们为之震惊。
聪明的西方人似乎是已经看破了中华民族古代之所以辉煌,近代之所以衰落的历史之迷,也认识到了西方文明的不足之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此在《历史研究》中指出:“世界的希望寄托于中国文明和西方文明的结合。”借鉴世界各国教育的历史经验,反思中华民族近代衰落的沉痛教训,我们在瞻仰西方文明的同时,是不是应该回过头来反思一下道德教育的科学性呢?在构建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损”的“益损”教育法是不是也应该复兴呢?
相關作文: 小鸭子、奥比岛、小主持人培训班的收获、有意义的一天、神奇的叶子、公园里的花不能摘、关于打篮球的作文、初夏的月亮、国庆见闻作文300字、奉献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