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丛林,土人被一种小鸟引导,才能在茫茫丛林中发现哪棵树上有蜂窝。采蜜人也像藏族小伙子一样,攀爬上树,点燃干柴草,用烟雾熏驱蜜蜂,将蜂巢小心取下,另一个人在树下接应,通常一个大蜂窝可以让两个人背两大筐。
但是,采蜜人有两个规则要遵守:一是不将蜂窝中的蜂巢取完,给蜜蜂留一点;二是采蜜人一定要给附近低矮的树丛扔下一点富含蜂蜜的蜂巢,供引导他们的小鸟食用。当地人像遵守神圣的咒语一样严格遵守着这条规则,因为传说如果人贪婪地拿走所有的蜂巢,不回馈小鸟,小鸟今后就会将人引导到狮子老虎跟前去。
此信仰可谓至迂至憨,然而细想之下,却深感“近乎道矣”。教化民众遵守自然规律,因果报应以警愚俗,古今中外同理。只是所谓现代文明人,什么都不信,只信自己能贪得无厌地攫取。
明朝朱元璋四海一统,当了皇帝。开国皇帝行事,不拘一格,常常微服私访。一日,春暖花开,朱元璋走群众路线,微行至乡下山间,见一养蜂人辛勤地侍弄蜂箱,工作的样子非常投入,让旁观者很欣赏。朱元璋上前询问,与之闲聊,两个人谈话很投机,朱元璋问养蜂人年龄,此人竟然与朱元璋同岁,再问,更奇:同月同日生。
朱元璋兴致大增,再问养蜂人家里的情况。养蜂人无儿无女,也没有其他田产,只有自己养的十五箱蜂。朱元璋心想:这很奇啊!他有十五箱蜂,朕有两京一十三省,也是十五,这数字怎么如此巧合?
朱元璋问:你一年割取蜂蜜多少次啊?
养蜂人说:春夏两季,花多,蜜蜂采蜜容易,我每个月都割蜜,收获就多。这时候有槐花蜜、菜花蜜、枣花蜜,很多品种。到了秋天,花少了,只有像菊花还开得很好,所以,我割菊花蜜,每次都不割完,一般只取十分之三,保留十分之七,这是留给蜜蜂的粮食,让他们能够有蜂蜜过冬。蜜蜂有了足够的蜜,能够不死过冬,到了来年,又可以给我酿蜜,我今年五十岁了,辛苦是辛苦,但日子还过得去,就凭这些蜜蜂得以生活。养蜂人说着,非常满足地、慈爱地看着自己的蜂箱。
朱元璋又问:其他养蜂人也这样吗?
养蜂人说:有很多养蜂人,春夏季节把蜂蜜割完,到了秋天,也割完,不给蜜蜂留,所以,他们的蜜蜂都饿死了,也有跑到别人那里去了。这些人往往看上去一年比我收获得多,但是,今年有,明年无,没有我这样能够持久地养蜂以生活。
朱元璋听了,大为感慨:天下百姓就像这蜜蜂一样,朝廷不能压榨得太厉害,赋税太重,不藏富于民,老百姓怎么能受得了?“民死,而国无其民,税安从出?”老百姓不是穷困而死,就是移民别处,朝廷向谁收税去?养蜂人之言,应该传谕天下百官,“可为养民法矣!”
相關作文: 《猫咪小贝》观后感、我的爸爸、玫瑰和大树、捐款仪式、参观上海航海博物馆、大街上真热闹、种子开花了、记2012年的最后一天、春姑娘来到我家、玩弹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