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 夏日山中 李白 懒摇白羽扇,裸体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夏夜叹 杜甫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 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
池上早夏 白居易 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 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 静拂琴床席,香开酒库门。 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 客中初夏 司马光 四月晴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晴。 初夏戏题
唐代诗人高骈《山亭夏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宋代诗人王令《暑旱苦热》: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翘飞上山,人困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宋代诗人秦观《纳凉》
描写秋天的成语 金风送爽、雁过留声、秋色宜人、天朗气清、一叶知秋、 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秋色宜人、秋风过耳、 秋风萧瑟、秋雨绵绵、一叶知秋、一丛金黄、一丛火红、 秋意深浓、秋兰飘香、秋雨绵绵、春花秋
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2、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战国楚宋玉《九辩》 3、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4、秋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____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____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____李商隐《嫦娥》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____苏轼《阳
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2、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____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空山新雨后,
1、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难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3、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戎昱
1、雨雪瀌瀌,见晛曰消 瀌瀌:雪盛的样子;一说犹飘飘。晛;太阳的热气。曰:语助词,无实义。 《诗经小雅角弓》 2、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汉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
农田里金灿灿的农田熟了,就像铺上了一成金黄色的地毯!这虽然是一个短短的诗句,但却引用了非常迷人的比喻,建议大家在写秋天的作文是用上这个语句!
共凝恋、如今别后,还是隔年期。——晁端礼《绿头鸭·咏月》 燕丹事不立,虚没秦帝宫。——李白《结客少年场行》 锦瑟华年谁与度。——贺铸《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 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周密《高阳台·送陈君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2.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 3.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
1、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 2、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 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吕
1、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宋之问《有所思》) 2、南陌青楼十二重,春风桃李为谁容(贺之章《望人家桃李花》) 3、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王维《辋川别业》) 4、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杜
1、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唐王维《山居即事》 2、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唐王维《临湖亭》 3、竹色溪不绿,荷花镜里香。唐李白《别储至剡中》 4、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唐杜甫《为农》 5、沙上草阁柳新暗,城边野池莲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民歌箜篌谣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唐。韩愈除
更多关于爱的作文 先秦 佚名 关雎《诗经.周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宨淑女,君子好逑。 先秦 佚名 击鼓《诗经.邶风》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汉 苏武 结发为夫妻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汉 苏武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北宋)王安石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除夜作》【唐】高适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